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高原适合种植什么蔬菜(青海高原冷凉蔬菜“三问三答” 本报记者 张多钧 咸文静)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08|点击次数:
青海高原冷凉蔬菜“三问三答” 本报记者 张多钧 咸文静青海高原冷凉蔬菜“三问三答” 本报记者 张多钧 咸文静青海高原冷凉蔬菜“三问三答” 本报记者 张多钧 咸文静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寒露后,天气转凉,清晨的菜地里结了一层薄霜,西宁市湟中区龙财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钟光言组织工人采摘红菜薹,采摘后的菜薹摆放在泡沫箱,经过一晚打冷,冷链运输车将新鲜的菜薹运送到广州市和深圳市。届时,以红菜薹为主的高原冷凉蔬菜将会走进各大市场,深受广州深圳市民喜爱。

冷凉蔬菜,又叫喜凉蔬菜,青海省内又称为高原夏菜,是指适宜在气候冷凉地区夏季生产的蔬菜,其最适宜生长温度在17℃至25℃之间,常见的品种有甘蓝、萝卜、娃娃菜、岗葱等。

海拔高、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青海的这些气候条件对于农业生产来说,传统观念认为是劣势,对于冷凉蔬菜生产却是量身定做的优势气候资源。

结合优势资源,青海省做优做强高原冷凉蔬菜产业,重点打造河湟流域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带,推进蔬菜生产区域化、绿色化、有机化、规模化、标准化,提高省内自给水平,扩大外输能力,加快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种什么?

立足本土 深耕新品

冷凉蔬菜种类繁多,有甘蓝、萝卜、娃娃菜等当地优良的蔬菜品种,还有红菜薹、甜脆豆、四季豆等引进的蔬菜新品种。青海高原冷凉蔬菜种植应该种什么?

海东市乐都区地处湟水河中下游,素有“蔬菜瓜果之乡”的美称,是青海省最大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年蔬菜供应量占全省四分之一,种植茄果类、瓜菜类、叶菜类、根菜类等9大类18个品种,尤其是乐都长辣椒久负盛名。

寿乐镇是乐都长辣椒主要种植基地,这里家家户户会种植长辣椒,从农户房前屋后的几分地,到合作社集中连片种植,提及乐都长辣椒就会想到寿乐镇。

走进寿乐镇王佛寺村,便能闻到一股浓浓的辣椒味,村集体冷库的院子里,张秀莲和雇佣的村民正忙着包装辣椒,包装好的辣椒用塑料袋整齐摆放在院子里。

“今天要包装600斤辣子,包装好后西宁的菜商会过来拉走。此外,还要为兰州市准备将近500公斤辣子。”张秀莲既是老板,也是工人,谈话间手中的活却没落下。

张秀莲家住寿乐镇陈家堡村,十年前,开始做乐都长辣椒销售生意。起初,张秀莲的本意是希望自家种植的辣椒能卖个好价格。后来,随着市场拓展,自家种植的辣椒供不应求,张秀莲于是收购附近村民种植的辣椒,量多了之后,租用了王佛寺村的村集体冷库。

“乐都长辣椒五月种植,七月上市,但是今年的市场价格太低,每斤只有六七毛钱。我从村民手中按照每斤一元的价格收购后储藏在冷库,这些天价格好一点才逐渐往外出。”看着冷库内堆积如山的辣椒,张秀莲说。

王佛寺村现有农户140户589人,拱棚624栋,从事辣椒生产的农户就有130户。2022年依托乡村振兴项目,村里新建了8栋高标准温棚和2栋高标准拱棚,以及2000吨冷藏仓库,不断夯实延伸辣椒产业链。

乐都长辣椒是本土优良蔬菜品种之一,符合省内群众的需求,供应市场以省内为主。如何拓展内地及沿海城市市场,就需要引进适合当地需求的蔬菜新品种,形成北菜南运的发展格局。

2013年,湟中区龙财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钟光言流转村里土地,种植胡萝卜,一次外出观摩深受启发,决定放弃种植传统冷凉蔬菜,引进新品种,“我们在宁夏观摩时,发现我们这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与宁夏的别无二致,甚至我们的更好,人家种植了一些蔬菜新品种,每亩地的受益比我们这边多了一倍。”

2018年初,钟光言试种了6.67公顷(100亩)的菜薹并丰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之后不断增加种植面积。如今,钟光言种植的菜薹面积达到了40公顷(600亩),4至8月之间种植销售白菜薹,8至10月底种植销售红菜薹。

钟光言介绍,种植的菜薹市场在广州、深圳等地,西宁市场一年只送几百公斤,广州、深圳等地每天要发0.75万公斤。”

对于青海而言,独特的气候环境是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发展的“温床”,在选择具体冷凉蔬菜时,青海的答案“万花齐放”:既要稳固高原本土传统冷凉蔬菜品种,不断培育优化改良,稳定省内市场供应,丰富省内居民“菜篮子”,还要积极探索,市场调研,引进适宜本土种植、内地居民喜爱的蔬菜新品种,将青海打造成国内重要高原冷凉蔬菜供应基地。

一张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发展蓝图缓缓铺展,露地蔬菜重点发展甘蓝、西葫芦、西芹、娃娃菜、青笋、胡萝卜、大葱、大蒜等外向型蔬菜;设施蔬菜重点发展茄子、辣椒、番茄、黄瓜、食用菌及叶菜类,提高地产菜比重。

河湟流域主推茄果类、叶菜类、根茎类、瓜类、豆类、香辛类等蔬菜品种,其他地区主推叶菜类、根茎类等品种。

怎么种?

科技助农 订单种植

高原冷凉蔬菜种植技术要求虽然不高,但青海本地农户依然没有完全掌握蔬菜种植技术,虽然家家户户在种植,但产量品质还存在诸多不足。

过去,青海河湟流域蔬菜种植区种植户很多是河南、山东等地的菜商流转耕地,雇佣当地农户种植,这样的做法既有优势,也存在不足。优势是当地农户可以学习到技术,不足是本土蔬菜品牌打造颇为艰难。

西宁市湟中万章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樊万章体会颇深。2014年,家住湟中区西堡镇西堡村的樊万章流转耕地,成立合作社。起初樊万章只是种植常见的生菜、西蓝花、油麦菜,后来随着合作社规模壮大,他开始想种市场受欢迎的小香葱。

2020年,樊万章试种的一片小香葱,长势及品质远远比不上市场上销售的小香葱,樊万章也不清楚具体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

2021年,听说一名云南菜商在寻找土地准备种植小香葱,樊万章主动将合作社部分土地流转给云南菜商,想看看人家是怎么种植小香葱。通过一年的学习观察,樊万章渐渐掌握了小香葱种植技术方法。

这两年,樊万章在合作社的43个拱棚种植了小香葱,小香葱种子从云南菜商手中购买,包括病虫害防治的生物药剂。樊万章每年种植3茬小香葱,稳定供应省内和兰州市场,每个拱棚每年的收益达到了1.5万元。

樊万章取得成功,除了向云南菜商学习小香葱种植方法外,离不开湟中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的指导帮助,蔬菜技术服务中心每年会组织两到三次的培训,为蔬菜种植大户培训蔬菜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的职责远不止于此,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发挥海东市第一家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示范引领作用,从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选聘技术指导30名,组件蔬菜产业专家团,组建高原工厂化蔬菜育苗中心,设立技术骨干包片、技术人员联点制度。

刘守庆是蔬菜产业专家团队技术服务员,他负责台子乡蔬菜种植户及合作社蔬菜种植技术指导及新品种的推广,“每一种新品种蔬菜引进前,我们会先一步进行试种,完全掌握新品种蔬菜种植技术后,召集全乡蔬菜种植大户及合作社,推广普及新品种蔬菜种植技术,让菜农少走弯路,更快上手。”

刘守庆说,除了种植技术的推广,专家团技术服务人员依托农业示范园区,开展了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无土栽培、嫁接育苗等新技术,为高原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从省级层面对高原冷凉蔬菜种植做出相应部署,强化蔬菜核心技术攻关,加大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土壤培肥、水肥一体化、秸秆生物反应堆、集约化育苗、储运保鲜等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加强良田良种良法良技配套,推进绿色有机蔬菜育繁推一体化。

——积极培育河湟流域绿色有机蔬菜聚集区,恢复发展设施温棚,大力发展露地有机绿色蔬菜,着力打造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带。

——以西宁、海东为主,将河湟高原蔬菜基地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计划,培育3至5个县级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一批蔬菜产业强镇,鼓励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形成产业链条。

——西宁、海东等地,大力发展露地蔬菜种植,因地制宜推广春提早、秋延后,多层覆盖、多茬种植,城郊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提高冬春季生产供给能力。

卖到哪?

北菜南运 直供港澳

过去,青海高原冷凉蔬菜外销难,基本供应省内市场。

如今,青海高原冷凉蔬菜成为“香饽饽”,走向全国各地,直供港澳。

连绵不绝的秋雨丝毫不影响菜农采摘菜薹的热情,互助县台子乡下台二村的菜地里,村民采摘、分拣、包装,打包好的蔬菜通过西宁海关,航运直供香港,72小时后,高原冷凉蔬菜出现在香港市民的餐桌上。

台子乡长寿村楠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靳广楠看着自家地里的蔬菜日渐稀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以往,我们种植的蔬菜虽然也能到达香港,但耗时长,流程麻烦。我们需要与深圳的企业合作,蔬菜运送到深圳后经过多项检测,产品合格之后才能发往香港。”

今年,西宁海关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组建工作专班,从地头到案头,手把手指导培训,推动农业生产企业与国外客商直接对接,与商务、农业农村等多部门通力协作,实现了青海冷凉蔬菜快速出口。

“目前,我们全县认证了21个供港蔬菜基地,基地采取自种直采直供模式,不仅减少了运营成本,也避免了中间商赚差价,更好地激励农户种植蔬菜的积极性。”互助县蔬菜服务技术中心主任朱安香介绍。

互助县向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认证的供港蔬菜基地之一,合作社种植了33.3公顷的岗葱、娃娃菜、生菜、苦菊,这些蔬菜年产量超过200万公斤,其中供港蔬菜占四分之一,剩余的产量中订单又占到一半。去年,合作社收入达1200万元。

合作社理事长向成贵不仅自己种,而且还收购附近农户的蔬菜。记者来到合作社时,向成贵正忙着招呼前来送菜种植户。

依托“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实现了从“散”到“聚”的经营主体,农户参与蔬菜种植产业发展市场更加稳固,收益更加可观,内生动力更加充沛,“小蔬菜”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到目前,互助县输出各类蔬菜已超12万吨,输出“供港澳”蔬菜超过2万吨,产值超过了1亿元。

此外,青海省还将逐步在蔬菜基地配套初始加工设施,推进产地初加工、清洗分拣、净菜鲜切、分级包装、贮藏保鲜、冷链供应等全产业链发展。建立完善冬春蔬菜储备机制,健全产地预冷、入库存储、物流运输、销地存储、末端销售链条,解决好产地最先一公里和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重点在河湟流域建设产地冷藏、保鲜、预处理设施100个以上,新增库容10万吨以上,实现产地基本覆盖,降低蔬菜产品损耗和区内物流成本。支持建设仓储保鲜设施,推进原料生产、精深加工、体验展示、物流销售有机衔接,延伸“产+加+销+储”全产业链。

同时,充分发挥青海新发地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龙头作用,强化与省内外各类经营主体有机衔接,全方位、立体式招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渠道。

预计到2025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9万公顷以上,蔬菜总产量达到160万吨以上,其中河湟流域蔬菜面积和产量占90%以上;夏秋季蔬菜自给率提高到75%,冬春季蔬菜自给率提高到40%。

青海高原冷凉蔬菜“三问三答” 本报记者 张多钧 咸文静

《青海日报》(2023年10月26日 第5版:青报观察)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