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大葫芦种植(最贵一个葫芦卖了8800元,大荔80后夫妇把葫芦做成产业)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08|点击次数:

提起葫芦,不少人的记忆还停留在葫芦水瓢的样子,大荔县有一对80后夫妇放弃打工回乡创业,种葫芦、雕葫芦再销售,如今还借助短视频平台直播销售,最贵一个葫芦曾卖到8800元。对于未来,这对夫妇想带动更多村民发展葫芦产业,让大家通过种葫芦、雕葫芦一起走上致富路。

最贵一个葫芦卖了8800元,大荔80后夫妇把葫芦做成产业

做生意遇挫外出打工 偶然爱上根雕和葫芦

9月3日,在大荔县东城街道办事处的方洁葫芦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袁洁和丈夫温涛正在温室大棚里给葫芦做标记,虽然还在架上长着没成熟,但不少葫芦都已被预订。

最贵一个葫芦卖了8800元,大荔80后夫妇把葫芦做成产业

袁洁和温 都是80后,结婚后俩人做过啤酒生意,后来生意受挫便外出打工。2009年,温涛在打工时偶然发现了当地有人做根雕,便产生了学做根雕的想法,学会之后夫妻二人回家开办了根雕厂。

“办了厂子,我们有空就外出学习参观,有一次发现葫芦雕刻也非常好看,又产生了做葫芦雕刻的想法。”袁洁说,俩人从小没种过地,听别人一说觉得这应该很好种,第一年种了3亩地的小葫芦,但没想搭的架不牢固,还没等葫芦长出来整个葫芦架倒塌,损失惨重。

挫折没能碾碎这对夫妇的信心,反而让他们认识到,要种好葫芦、雕好葫芦,需要更多的学习。袁洁在短视频平台发现山东聊城的葫芦产业发展很成熟,俩人便前去取经。

“刚去咱人生地不熟,到处打听知道有个人雕葫芦手艺很好,但人家手艺不外传。”袁洁说,她上门表达了学艺的想法,但开始就坐了冷板凳,她天天去,主动帮忙,过了20多天对方终于被诚意和坚持打动,同意收她为徒。

最贵一个葫芦卖了8800元,大荔80后夫妇把葫芦做成产业

但葫芦种植和雕刻是一门需要多种知识的手艺,包涵农业、绘画、历史、文化、民俗、烙画、雕刻等多方面内容。起初袁洁也是个“小白”,从临摹开始一点一滴地学习和积累,慢慢地才掌握了这门手艺。

从临摹开始点滴学习积累 如今用三个月雕出“九龙图 ”

2017年前后,俩人重新搭起葫芦架“再出发”,从5亩开始逐年扩大规模,到今年自种35亩,还委托种植了30亩。为了种好葫芦有时凌晨两三点还要在棚里劳作,但这是俩人共同的爱好和事业,付出再多也觉得值得。

目前,这些葫芦正在生长期,多个品种、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葫芦吊在架上,就像一个又一个正荡秋千的小朋友,很是可爱;其中,还有个别葫芦与根雕结合起来,形态奇异,极具创意。

最贵一个葫芦卖了8800元,大荔80后夫妇把葫芦做成产业

而提起这些葫芦,这对夫妇如今俨然是一对技术能手。摸着一个又高又壮的葫芦,袁洁说:“这个葫芦长得好得很,要嘴有嘴,要脖子有脖子”,温涛补充道:“这个葫芦就像美女一样,长得很纤细,嘴也是这两年市场上很流行莲花嘴,上肚和下肚都圆。”

去年,袁洁夫妇种植了30亩葫芦,共收获了五六万个葫芦,在一个半月时间里将这些葫芦全部卖出去。

“我们最大的客户群体就是国内雕刻葫芦的手工艺人。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进行种植,到农历九月初九收获,这样的葫芦叫‘风水葫芦’,价格相对也较高。”袁洁说,收获后要去皮,晾干后才能对外出售,虽然是素葫芦,但她和丈夫的理念是薄利多销,同时借助快手平台直播带货,销售也不愁。9月1日直播接到不少订单,目前还有近90个订单正等待发货。

把家乡元素融合进雕刻中 要带动乡亲同发葫芦财

如今,袁洁能熟练运用多种手法雕刻葫芦,近期她用三个月时间,完成了一个烙画“九龙图”的葫芦。

最贵一个葫芦卖了8800元,大荔80后夫妇把葫芦做成产业

有空的时候,袁洁和温涛也会动手雕刻,她家的客厅如今已经成了葫芦展厅,大大小小上百个雕刻好的葫芦摆在展架上。其中有一个葫芦挂件很是惹眼,6个表面坑洼不平的葫芦像花生一样,嘴朝中心,袁洁说,家乡大荔是农业大县,特产被称为“11008(高石脆瓜、黄花菜、冬枣、西瓜、花生、沙底辣椒)”,这个挂件就是把葫芦做成花生的样子,融合了大荔元素,很受欢迎。

最贵一个葫芦卖了8800元,大荔80后夫妇把葫芦做成产业

之前,在一次葫芦节上,袁洁夫妇种出的一只素葫芦,卖出了8800元的高价。葫芦已成为夫妇二人共同的事业,一对女儿也爱上了葫芦。

最贵一个葫芦卖了8800元,大荔80后夫妇把葫芦做成产业

事业发展顺利了,他们没忘记周围的乡亲们,通过务工等形式带动20多户参与葫芦种植和加工。

“葫芦是个宝,不管是嫩的还是老的,都有用处。”袁洁说,筹划了两三年的“长安屯”葫芦脆片也已上市,计划进一步开发延长产业链,还要带动更多的村民共同加入葫芦产业发展中,让大家都能借助葫芦走上致富路。

最贵一个葫芦卖了8800元,大荔80后夫妇把葫芦做成产业

大荔县东城街道办事处农办主任王平说,袁洁夫妇在发展葫芦产业过程中付出了很多,也带动了不少村民,下一步会积极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力争让葫芦产业成为大荔乡村振兴的一张新名片。

华商报记者 赵峰 编辑 杨托 郭乔娜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