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燕麦的种植(燕麦种植技术模式,燕麦绿色安全生产技术)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08|点击次数:

随着人们对健康膳食的日益高度关注,膳食结构已发生了重大改变和调整,从传统的以大米、小麦为主食的精粮时代,逐步回归到以秋杂粮和大米、小麦相辅相成的状态。燕麦作为小杂粮的一种,在西吉县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一般都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生产,产加销一条龙,多数企业采用绿色无公害栽培,有效推动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现将燕麦绿色安全生产技术总结如下。

燕麦种植技术模式,燕麦绿色安全生产技术

一、播前准备

(一)选地、整地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2000绿色食品生产环境质量的标准,也就是土壤、空气、灌水符合A级绿色产品生产要求。尽量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土层肥厚、农药残留量低、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的地块;要保证空气清洁,远离工厂,无污染;合理轮作倒茬,前茬以豆类、马铃薯、小麦等最好,其次是玉米茬,最好是3年以上的轮作,杜绝重茬、硬茬。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深翻整地,耕作深25~30cm,及时耙耙,同时,结合整地深施基肥。

(二)选种、拌种

通过风选或筛选,选出粒大饱满的种子供播种使用。播种前7天,每天中午晒种3~4小时,晒2~3天,以便杀死病原菌,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种子以籽粒饱满、大小均匀为主,要保证种子纯度在96%、净度在97%、发芽率达93%,含水量不少于13%。同时结合西吉县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选用抗倒伏、抗虫害的品种,如宁波1号、燕科1号。燕麦坚黑穗病近年又有回头,发生普遍,因此必须大力推广药剂拌种,拌种药剂是0.3%的菲粒或拌种双。同时用5%的七氯粉煮制的毒谷或毒土随种播入土壤,防治地下害虫。

(三)合理施肥

燕麦根系比较发达,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增施肥料,并施用质量较高的有机肥料是确保燕麦苗壮、秆粗、叶绿、穗大、粒多、粒饱及增产的主要措施。许多燕麦高产田一般都用大量的农家肥料作底肥。施肥要实行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分期分层的科学施肥方法。

1.施足底肥。农家肥料做底肥,不仅有后劲,肥效持久,而且可以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使土壤疏松、透气,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有条件时每亩施2~3t土杂肥,混施磷肥25~50kg。做底肥,效果良好。

2.科学施肥。多施肥、施好肥固然可以增产,但如果科学施肥,增产的效果会更大。生产100kg燕麦籽粒需要氮3kg、磷1kg、钾2.5kg。多年来,广大群众在燕麦科学施肥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将多种肥料混合在一起,制成混合肥施用;背阴和冷性地增施骡马粪、羊粪等热性肥料;沙地多施土杂肥等凉性肥料;高寒地区为了提高地温,可大量施用炕土、羊粪、骡马粪做基肥。

为了提高肥效,要提倡集中施肥。肥多的地方,可结合秋耕或春耕撒施底肥。地多肥少的地方,为使肥料充分发挥作用,可采用沟施办法,把肥料集中施于播种行内。还可以穴施肥的办法:施用细碎腐熟有机肥,播种时按穴施一把肥料,再播种几粒籽。在条件较差的旱地,一定要坚持带种肥。据山西省高寒作物研究所施硝酸铵做种肥的试验结果证明,1kg种肥平均可增产6.1kg燕麦,比不施用农家肥的燕麦增产16.5%。

各种有机肥要充分控制腐熟。磷肥做底肥,要在施用前和农家肥混合机制,如果直接施用,易在土壤中固定,不便于燕麦吸收。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燕麦分垄阶段和拔节后、抽穗前,应视苗情和土壤墒情,结合降雨、适量追施一两次化肥(尿素),以保证燕麦一生不缺肥。

燕麦种植技术模式,燕麦绿色安全生产技术

二、播种

科学确定播种时期及播种量,当0~10cm地温稳定在7.5℃以上、土壤含水量大于15%以上时播种,西吉县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一般用种量在112.5kg/hm2~127.5kg/hm2,播深3~5cm。

燕麦种植技术模式,燕麦绿色安全生产技术

三、田间管理

(一)苗期管理

燕麦苗期田间管理的主要措施是早锄、浅锄。一般燕麦区,春季干旱,燕麦生长缓慢,杂草极易混生,第一次中耕锄草在三叶期开始进行。此期中耕不仅能松土除草,提高地温,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达到防旱保墒,而且能调节土壤中水分、温度和空气的矛盾,促进根系发育,早扎根、快扎次生根,形成发达的根系,加强根系吸水与新陈代谢的作用。尤其是二阴地和下湿盐碱地,第一次中耕锄草能有效提温通风、切断毛细管、防止盐碱上升发生锈苗。总之,苗期根系发达,植株茁壮,就为后期壮株大穗打下了基础。如果杂草丛生,燕麦生长弱小,根系少,茎叶细弱,就不能有效抗病、抗倒伏。

(二)中期管理

燕麦根系的生长规律是前期深扎、后期浅铺,如果浅铺根扎得早了,盘踞表层,不利于根系深扎,浅铺根容易早死,致使叶片早枯,发生颗粒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且避免水分和养分的不必要消耗,应在燕麦拔节前中耕两遍,把燕麦垄间杂草干净彻底去掉。第二次中耕最好在分垄阶段,此时正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及根系伸长的重要时期,所以必须深锄。切断盘踞地表浅铺的毛根。促进新根生长和向下深扎,使根系吸收水肥范围扩大,增强燕麦抗旱倒能力,有利于克服叶片早枯现象,同时增加小穗数。

(三)后期管理

燕麦从开花到成熟约40天左右。这个时期虽然穗数和穗的大小已经确定,但仍是提高结实率,争取穗粒重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管理目标是防止叶片早衰,提高光合功能,使其能正常进行同化作用,促进营养物质的转化积累,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保证正常成熟。具体措施是“一攻二防”,即攻饱籽,防倒伏、防贪青。

(四)病虫害防治

首先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或色板诱杀害虫等物理措施,也可以使用生物类农药进行防控,慎用有机合成农药,严格执行NY/T 393的有关规定,在生物类农药不能满足防控指标的情况下,允许有限度地使用部分中低等毒性有机合成农药,在整个燕麦生长期内仅可使用一次,且不得超过农药登记时的剂量。燕麦黑穗病,可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0.2%~0.3%的药量进行拌种;燕麦红叶病,可用40%乐果乳油、40%辛硫磷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黏虫,可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4000倍液等喷雾防治,用液量600kg/hm2~750kg/hm2;草地螟在幼虫3龄前,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4000倍液等农药喷雾防治。

燕麦种植技术模式,燕麦绿色安全生产技术

四、适时收获

燕麦的籽粒成熟期不一致,一般是穗上部的籽粒先成熟,而穗下部的籽粒仍在灌浆。既是同一个小穗,也是基部籽粒先成熟,上部籽粒后成熟。因此,燕麦穗上部的籽粒达到完熟,下部籽粒达到蜡熟时,整个穗部已有3/4小穗成熟,就是燕麦的适宜收获期,应及时进行收割。在收割时应成熟一片收割一片,边收割边扎捆,及时运回,干后脱粒。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