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乡村行 看振兴】 西峰:蔬菜种植促农增收)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09|点击次数:

西峰区农业产业按照“保粮、扩畜、提果、增菜、养菌”的发展思路,以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为抓手,将蔬菜产业作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生产效益稳步提升,产业链条日趋完善,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金秋时节,在后官寨镇马集村蔬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株株辣椒青红相间挂满枝头,村民们正忙着进行采摘、包装、拉运,整个基地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甘肃崇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何海峰说:“合作社今年一共流转土地330多亩,种植线椒241亩,21个室外大棚,可带动周边群众40人左右务工,一年的人工支出大概在60万元。”

后官寨镇马集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一村一品”产业规划,在蔬菜种植基地种植西红柿、辣椒、豆角、黄瓜等,解决了周边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后官寨镇马集村村民郭华说:“我们这些地一共13亩,承包出去一亩地是500块钱,13亩地下来就是6500块钱,我们还可以在这里打工,打工一个月挣三四千块钱。”

走进位于彭原镇鄢旗坳村的庆阳黑木耳菌种选育基地的种植大棚内,一排排菌棒整整齐齐悬挂着,菌棒上缀满色泽皎白、长势喜人的玉木耳,村民抢抓有利时机,忙着采摘成熟的玉木耳。

彭原镇鄢旗坳村文书鄢继鸿说:“目前已建成黑木耳培育大棚48座,现已全面投产使用,在采摘的农忙时节,共有200多人在此务工,基本人均月收入可以达到2500元,目前每个棚每季度是72000元的毛收入。”

彭原镇精心培育的特色种植、生态养殖产业,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全链条升级特优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现年65岁的村民杨丽峰动作娴熟地搬运、晾晒木耳,能在家门口务工,她十分满足。

彭原镇鄢旗坳村村民杨丽峰说:“今年这里建的黑木耳基地,对我们村来说帮助很大,我们闲余时间来这里务工一天挣100至120多块钱。”

近年来,西峰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先手棋”,全面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夯实乡村振兴的主体根基和产业基础,各乡镇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培育特色高效农业,建设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夯实乡村振兴产业根基。

记者:王春燕 李红涛

【乡村行 看振兴】 西峰:蔬菜种植促农增收

监 制丨闫 锐

责 编丨张 龙

编 辑丨李 婕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