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覆盆子 种植技术(歙县掌叶覆盆子生产现状及主要栽培管理技术)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09|点击次数:

歙县掌叶覆盆子生产现状及主要栽培管理技术

掌叶覆盆子又名悬钩子、覆盆莓、树莓、麦泡、山莓、牛奶母,为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木本植物,属落叶灌木。果实是一种聚合果(聚生果),有红色、金色和黑色,味道酸甜可口。掌叶覆盆子的未成熟果实,作为传统的中药,尤其是5裂和7裂掌叶的其药效为最佳,拥有益肾、固精与缩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遗尿、阳痿早泄、小便频数、遗精滑精等症状。近几年,掌叶覆盆子的相关研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还含有丰富的水杨酸、酚酸等物质。水杨酸被称为“天然阿斯匹林”,广泛用于镇痛解热,抗血凝,能有效预防血栓。长期食用能有效地保护心脏,预防高血压、血管壁粥样硬化、心脑血管脆化破裂等心脑血管疾病。掌叶覆盆子也是天然的减肥良方,含有烯酮素,能够加速脂肪的代谢燃烧,效果比辣椒素强三倍,比平常进食加快5倍脂肪代谢燃烧,其美肤美颜之功效,也日益深受大家欢迎。

1 歙县覆盆子生产现状

近年来,歙县通过广泛调研、科学论证、宣传发动、组织培训学习等措施,把具有因其投资小、见效快、发展速度快等特点的覆盆子种植,作为该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主导品种。目前全县覆盆子种植面积已经达3000余亩,其中规模种植面积1500余亩。覆盆子亩均产250kg,2016年市场价格40元/kg,2017年市场价格达80元/kg,每666.67m2 均效益突破2万元。2017年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种植覆盆子有近200户,面积达170余亩,覆盆子已成为全县扶贫攻坚工作中适应性最广的特色种植产业。

歙县为进一步落实好覆盆子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县林业局牵头制定了全县具体的实施意见;财政、农业、林业、扶贫等部门将覆盆子产业纳入特色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加大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力度,涉农资金和项目向覆盆子产业倾斜;县担保公司创新机制,积极开展覆盆子发展资金担保工作;各乡镇也成立相应的组织,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确保各项工作抓紧抓实。与此同时,积极抓好宣传引导、加强技术服务和试点示范,力促全县覆盆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2 掌叶覆盆子主要特性

掌叶覆盆子植株的枝干上长有倒钩刺,新枝略带蔓性,紫褐色,幼枝绿色,被白粉,有少数倒刺。叶互生,近圆形,掌状有5裂,有7裂,边缘具不整齐锯齿,两面脉上被白色短柔毛;叶柄散生细刺,托叶线形。花单生于枝端叶腋;萼片5片,卵形或长椭圆形,被灰白色柔毛;花瓣5瓣,近圆形,白色;雄蕊多数生于凸起的花托上。聚合果球形,下垂,小核果密,被淡黄白色短柔毛。皖南地区花期4月,果期在5~6月。

覆盆子生长在山地杂木林边、灌丛或荒野,海拔300~2000m,在300~500m 左右的产量为最高。在山坡、路边阳处或阴处灌木丛中常见。通常生于山区、半山区的溪旁、山坡灌丛、林边及乱石堆中,在荒坡上或烧山后在油桐、油茶林下生长茂盛,性喜温暖湿润,要求光照良好的散射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强,但以土壤肥沃、保水保肥力强及排水良好,pH 6.5左右的中性砂壤土及红壤、紫色土等较好。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的山坞田不宜栽种。覆盆子是一种先花后果植物,1果1叶柄,一般栽后2年见果,3年丰产,4~5年时产量最高,盛果期较长,亩产达150kg以上。覆盆子根系浅,不耐旱,水分不足会抑制生长和结果,华南地区花期4月份,结果期为5月初至6月初,土壤水分蒸发量过大,水分不足,则会影响期产量。覆盆子为喜光树种,没有2年半以上的茎,地上部分由1年生枝和2年生枝组成。花芽在新梢叶腋中形成,下面的后备芽发枝较弱,在主芽死后,后备芽可代替主芽结果,但后备芽的产量少。覆盆子的根系发达,由根状茎和侧生根组成,根状茎上长出的侧生不定根有多数,不定根的远端易萌生新的基生枝。

3 主要栽培管理技术

3.1 种植地选择

覆盆子性喜阴凉气候,忌炎热,喜光忌暴晒。适应性强,一般林地、坡耕地、荒山荒坡、撂荒农田均可栽种,但以土质疏松、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pH6.5左右的为宜。低海拔地区土壤瘠薄、阳光暴晒的西坡、西南坡及排水不良、土壤黏重板结的不宜栽种。

3.2 苗木繁殖

覆盆子苗木易繁殖,可用根蘖繁殖、扦插繁殖、移株繁殖。根蘖繁殖:根蘖繁殖应保持土壤湿润、营养充足,选留发育好的根蘖,保持间距10~15cm,秋后挖起根蘖,挖时宜深,保留较多的侧枝,可随挖随栽,也可挖后先假植。

扦插繁殖:将粗度1cm 左右的侧生根挖出,选带芽的根,剪成10左右的要条,于3月中旬进行扦插,开挖10cm深的沟,将根斜插入畦床中。露出四分之一在土外,埋平即可。

移株繁殖:头年10月中旬到次年3月,挖取植株,剪去地上基生枝,保留50cm 长,注意不要操作基部的休眠芽。随后移植于平整好的大田中。栽后覆土踏实,浇定根水,覆盖干草等。

3.3 栽植时间

在皖南地区栽植时间以每年的10月下旬(寒露以后)至12月上旬和早春的2月下旬~3月上旬。在植株开始进入休眠期时,进行苗木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华南地区3月左右土壤开始解冻,气温、土温逐渐升高,苗木由萌芽期开始进入生长期。

3.4 整地方式

为便于管理和采收,成片种植采用宽行距、窄株距方式,每亩200株左右。林地、坡耕地、荒山荒坡宜进行水平带状整地,带间距2.5~3m。带面垦挖宽0.8~1m,按1.2~1.5m的间距挖种植穴。农田进行深翻后做高床,沟深25cm 以上,四周起深沟排水。宽2.2~2.5m,按1.5m 间距挖种植穴。种植穴规格为:40cm×40cm×40cm,挖穴后及时回填表土20cm。

林下间种栽植密度因地制宜,乔木林下种植应避开林冠,香榧、油茶林套种间距应不小于2.5m

3.5 栽植方法

移栽时选用苗木生长健壮、苗径0.8cm 以上、根系完整,长度达15cm 以上的根蘖苗种植。苗木宜随起随栽,及时做好根部保湿防冻措施。外地运来的苗木,因在长途运输中失水较多,栽前最好将苗木根系在水中浸泡1~2s,使根系吸足水分再栽植。栽植宜浅不宜深,栽后培土,在距地面30~50cm处剪砧,并浇1遍定根水。如遇苗木根系不好的每穴可种植2株,以确保成活率。

移栽时可下基肥,待新苗长至50㎝时(大概在4月中下旬时)要施肥。在田间栽植的要起畦,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积水。

3.6 栽植密度

在田地里种植时要成行起畦,利于排水,每亩150~200株较为合适,第1年种植稀疏点有利嫩枝的萌生,肥力充足第2年抽出新株较多,第3年新株就会比较密了,保持每亩400~600株为宜,此时产量也开始盛果期了。林下种植要看林分的疏密度而定。

3.7 抚育管理

种植第1年的管理是关键。由于掌叶覆盆子为浅根性树种,中耕除草容易伤及根系。种植第一年中耕除草3~4次,中耕时根际周围宜浅,远处稍深,避免伤根,并注意在植株根际培土,将拔除的杂草覆盖在根盘周围起到保湿的作用,林间空地可浅除。掌叶覆盆子对除草剂较敏感,应谨慎使用。雨季做好清沟沥水。

4~5月可结合中耕除草撒司尔特家用肥中的覆盆子专用肥,或是起沟下农家肥,距根际30cm以上,随着树冠增大,逐渐增大施肥距离。秋冬季下肥在每年的11~12月份除杂草时下农家肥或覆盆子专用肥。

第2年以后的管理较为简易,主要是除草、施肥和萌蘖条的留养,留养的萌蘖条间距应不小于50cm,每亩留养400~600株即可。

3.8 修剪整形

春季应及时剪除2年枝顶端干枯部分,促使留下的枝条发出强壮的结果枝。当新梢长到40~60㎝时可进行摘心,疏去基部过密和有病虫枝,每株留7~8个2年生枝,保留合理密度,以促进侧芽萌发新枝,增加枝量。利于通风透光,保证高产和稳产。在采果后剪除2年生枝,疏去枝蘖和过密的基生枝,以控制园内的总枝量。

3.9 采摘管理

掌叶覆盆子的做药用时采摘在果实70%青色30%黄色采摘最佳,华南地区一般在5月初就可以采摘了。

采摘模式1:在挂果枝条上按成熟程度分批采摘,保留植株,植株果实全部采完时,冬季植株死亡时也不砍去死株,为新株挡风吹与雪压。母株为子株提供养分。

采摘模式2:剪取果实枝条在林边采摘果实后将枝条段碎,铺在株根旁,可以积肥力又可防杂草丛生。采摘完果实后将植株砍下保留60㎝高,为新苗挡风吹,留下的母株部分也可以为子株提供养分。

3.10 病虫害防治

覆盆子比较抗病,病虫害较少发生,主要有灰霉病、根腐病和蚜虫等害虫。可用速克灵1000~2000倍液防治灰霉病,用福乐马林50倍液或多菌灵200倍液根部消毒防治根腐病,用2.5%的速灭杀丁2000~3000倍液防治蚜虫害虫。

歙县掌叶覆盆子生产现状及主要栽培管理技术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