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胶白种植(茭白要靠“活水”灌)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0|点击次数:

深秋时节,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深处,山顶云雾缭绕,山谷流水潺潺,层层梯田里种着茭白。这片片茭白,是扶贫干部与当地百姓共同努力,引来“活水”浇灌起来的。

曾在中国农业银行凉山分行担任行长的阿卓哈布在当地彝族同胞中威望很高。退休后的阿卓哈布带人在水资源充足、气候适宜的凉山州大力推广改种茭白脱贫。不料,大面积种植茭白后锈病暴发,茭白质量和价格同降。于是,来自浙江的农行扶贫干部穿针引线,“拉”来一位德清的企业家“救急”。他在凉山成立公司收购茭白,销售化肥和农药,提供技术指导,有效控制了锈病。光是去年7月,就帮助销售茭白4000多吨,为当地种植户带来收入近2000万元。

由此,不少老百姓靠种植茭白走上了致富路。一个矿里打工的村民承包土地种茭白,一个卖摩托车的村民出资建立茭白冷库,有的村还建起了茭白主题公园,还有人摸索茭白田里养水产……一个茭白产业撬动了一方经济,这一片区域,时时能看到盖得很漂亮的农家楼房。而运到浙江的凉山茭白,因为比本地秋季茭白早上市一个月,价廉时鲜,很受市民欢迎。

贫困地区多的是山是水,但几百年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在国家开展的扶贫协作中,欠发达地区因为与外界的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等资源连接起来了,原来的资源就发生了变化,“山里能看出金山、水里能看出银山”,在产业链、供应链上找到定位,形成独特的互补优势和竞争优势。一直以来,浙江开展中西部扶贫协作,很好地发挥了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干部作风务实、市场消费能力强等优势,为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引来实实在在的外来“活水”。

如今,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加快国内市场的资源流通、协同至关重要,也为浙江的对口扶贫工作赋予新的内涵与意义。就拿我看到的凉山茭白种植业为例,在扶贫干部和企业家的努力下,凉山茭白卖到浙江,丰富了浙江百姓菜篮子,浙江企业家也把各种生产资料卖到了凉山。既为当地人提高了收入,同时也为东部地区的产品扩大了市场。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中,微观上双方实现互利共赢、各取所需,宏观上国家扩大了内需、促进了市场流通、完善了产业链,促进不同区域、不同市场之间协调发展。不同地区引来的循环“活水”,给扶贫之花注入强劲的内生动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做大做强扶贫产业,无论对贫困地区还是浙江这样能够发挥各类要素流动枢纽能力的地区,都是又一轮发展契机。

在凉山,笔者想到了位于中部地区的老家。老家的气候和土壤适合种黄姜。小时候有一年,黄姜变得特别好卖,第二年乡亲们赶紧扩大种植面积,结果却价格暴跌。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哪家想着种黄姜。现在回过头看,倘若当时有来自浙江的扶贫干部,说不定家乡现在也能成为黄姜之乡呢!

来源: 浙江日报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