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种植管理协议(贵州沿河中界镇:“选育激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0|点击次数:

中新网贵州新闻8月9日电(肖玉叶)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界镇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思想站位和工作站位,牢固树立人才意识,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的引领作用,确保人才在乡村振兴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选好配强乡村振兴“领头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干部是各项政策的推动者、落实者,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尤为重要,“有勇有谋”“能说会干”是基层干部的“标配”,而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基层干部的“出彩点”。

中界镇通过严格标准“选”、把准方向“育”、提高待遇“激”、注重实效“用”等多措并举,坚持“一升一降”原则,优化村干部学历、年龄结构,发挥好青年人才支撑作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从致富带头人、外出经商、大学毕业生和农村实用人才等优秀人才中,选择有回村任职意愿的人员进行回引,保障优质村干部人选储备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中界镇党委书记黄进说。

中界镇共调整村级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21人,全部实现了支书主任“一肩挑”,“一肩挑”的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39岁,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10人,占47.62%。

着力汇聚人才振兴“源头活水”

中界镇是以农业为主的山区乡镇。近年来,该镇围绕全县“五类人才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以“鱼米中界”为目标任务,围绕农业产业发展等,培育引进一批管理层次、技能技术类人才,全面启动了“三农”人才培育计划。

在外创业的文猛国,得知中界镇鼓励农业技能技术类人才来镇创业发展后,到该镇龙兴村利用当地优质土地资源,以“农场+农户”模式建立了“农兴农场”,探索出集种植、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目前我们主要开发了‘黔水’1、2、3号大米,有普通包装和精包装,主要销往本地及周边市场,高端产品已成功推上了广东等沿海城市星级酒店的餐桌。”文猛国说。

经过几年的探索,“农兴大米”的品质和味道得到了客人的认可,“中界精米”名气也越叫越响。2022年底,文猛国还扩大了规模,与龙兴附近村的村民签订稻谷种植协议,按照“农兴大米”的品质标准种植稻谷,不仅传播了科学的种植技术,还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推进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力量保障。”黄进说,目前中界镇有高级农艺师3人,在沿河全县23个乡镇(街道)中是最多的。

今年58岁肖永先,是中界镇3名副高级农艺师之一,从1992年起至今,一直在中界从事农技推广工作。30年来,他始终保持科学严谨的精神,踏实、勤劳、拼搏、奋进,为推进中界“三农”高质量发展奉献了力量。

协作架起人才交流“合作桥”

2021年,广东省东莞市长安组团结对帮扶中界镇,为中界镇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机遇。

结对帮扶以来,中界镇实施东西部协作项目21个,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造及文化宣传进行谋划和打造,项目的落地实施有效带动村民就近务工和村级产业的发展。

其中,中界镇坚持把提高人才队伍能力素质作为东西部协作的重点,大力开展干部交流、人才援助。

2021年5月,在东莞市高埗镇教育管理中心担任镇少先队总辅导员的张明勇,是教育帮扶队伍中的一员。他被派到中界镇挂任中界中心完小副校长,除负责学校的德育和少先队工作外,还主动申请负责六年级3个班和五年级1个班的音乐课,同时还负责学校合唱社团和鼓乐队的组建和训练。

在支教过程中,张明勇把东莞的优质教学以及他熟悉的德育管理、少先队等工作经验融入到帮扶中,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及管理改革。在他的协调下,广东省冼涛少先队名师工作室与中界镇教育管理中心签订为期两年的结对帮扶协议,为两地少先队工作提供了交流平台。

截至目前,东莞市已累计选派三批13名专业技术骨干到中界镇帮扶。通过人才互派交流,带动提升专业能力,实现人员互动、技术互学、经验共享,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中界镇以“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抢抓机遇、守正创新,全面实施“五类人才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为人才振兴注入“源头活水”,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完)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