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中药云阳合种植技术(云阳再探索农业生产经营“统与分”)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0|点击次数: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规模、长时间转移,分属千万家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撂荒日益严重,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出现了“分有余而统不足”的问题。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近年来,云阳县在尊重农户生产经营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再探索农业生产经营的“统与分”。

试点稻田“小改大”,促进土地向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流转,培育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多种经营主体

2014年,云阳县双土镇坪东村5户农民流转该村300亩耕地,成立了农增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这些田狭窄,机器无法耕作。”合作社理事长刘建说,这都是“巴掌田”,按传统方式耕种,每亩成本高达1300余元。今年初,5户农户召集坪东村七社28户农户商议,试点将小田扩建为大田,再配套建设机耕道,“让大型农机也能下田耕作。”

首批“小改大”的稻田有60亩。刘建指着一块稻田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有15块小田,分属8家农户承包,现在改成了一块平坦、规整的“大田”,面积达8亩,犁田、插秧、施肥、用药、收割等都可以机械化操作了。他透露,每亩改田成本3700元,但实现机械化操作后,耕作成本降低、效率提高,每亩年利润约1000元,加上稻田养鱼和田坎发展经济作物的收益,3年可收回成本。

“‘小改大’不但改善了耕作条件,还促进了土地流转,推动了土地撂荒问题的解决,增加了农民收入。”双土镇党委书记邹隆坦言,坪东村七社154名村民,在家的壮劳动力只有3人,即便这60亩土地不流转,大多也是撂荒。他告诉记者,土地流转出去后,在合作社打工的农民土地租金加上工资收入,每年收入近万元;其他外出务工人员也有了土地租金收入。

云阳县有98万农业人口,但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仅有32.92万人,田地撂荒率约30%、土地撂荒率近40%。该县农委负责人称,全县有10万亩土地可以通过“小改大”促进土地的流转。

去年,云阳县还探索流转土地在公开市场上挂牌交易,借助重庆联交所集团搭建农村土地流转公开交易平台。同年12月,该县盘龙街道旺龙村2700亩14年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以794.26万元的价格成交,增值9.67%。这是我市首个进场交易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公开流转项目,开创了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利用产权市场公开流转的先例。

培育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多种经营主体。截至目前,云阳县土地流转达68.01万亩,占全县承包地面积的48.4%,涉及土地流出农户11.44万户,形成适度规模经营面积53万亩,培育各类专业大户4500余户、家庭农场430家、各类合作社48个、龙头企业104家。

突破地理局限,完善农机具配套服务、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借助土地规模化经营,探索山区“农机革命”

云阳“七山两水一分田”,75%的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的地理条件制约了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同时该县又急需农机耕作来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和农业经营主体缺失的现状。

“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机化发展。”云阳县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3年,该县就明确规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生产基地及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治理、扶贫开发、土地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等涉农项目,必须以农村机耕道路、排灌设施建设为重点,保障90%以上规模建设项目农业机械能顺利进入作业,“计划用3到4年时间建设1300余公里农机耕作道路。”

去年,该县完成整修机耕便道169.3公里,解决了5万余亩耕地对农机作业道路的需求。

“地理耕作条件是一个方面,另外还要解决土地经营的‘分有余而统不足’的问题。”作为云阳县较早使用农机耕作的业主,宁波称,之前一家一户耕种土地,在生产布局、种植方式、种植结构、播种时间、收获时间等方面各自为政制约了农机具的推广,“但随着土地流转的规模化发展,农业机械化道路也会随之越走越宽。”

正如宁波所言,土地流转整合了土地的分散经营、改善了耕作条件,现在,云阳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42.1%,拥有微耕机1.6万台(套)、水稻插秧机250台、联合收割机110台、大中型拖拉机42台;主要农作物的机耕面积达124万亩,机插(播)面积3.5万亩,机收面积25万亩。

云阳县路阳镇中和村的李相东是该县的种粮大户,集约化经营了1350亩土地。借助国家购置农机补贴标准政策,李相东购买了插秧、收割等机械,组建起水稻种植专业服务社,除了耕作自己流转的土地外,还为周边4000农户8000多亩水稻种植进行统一育秧、统一栽种、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收割的机械化服务。云阳县农业局农技站站长武海燕称,李相东的专业服务每亩可为农民节约水稻和种植成本300元左右。

“土地流转不仅助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催生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云阳县农委负责人介绍,现在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达84家,培训农机操作手1500名,开展了代耕、代种、代收等社会化服务。

去年,相比人工作业,云阳全县机械化作业减少成本支出9190万元,相当于为农户增收了5000余万元。

落实农业项目补助资金股权化试点、农业金融创新等举措,让农业经营主体共享更优化、精准的资源配置

农民贷款,提供足额的抵押几乎是取得贷款的唯一渠道,但就普遍而言,农民手中的承包地、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不能抵押,他们基本上没有得到银行认可的抵押物。

“事实上,‘分有余而统不足’的问题也同样制约着农村金融作用的发挥。”云阳县供销社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云阳县一直在探索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互助担保、政府注资垫底担保等信贷方式,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去年,生猪行情低迷,养殖户资金缺口大。云阳县供销社牵头,将98家生猪养殖企业组建源态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由专业合作社中的骨干企业出面担保,为社员企业贷款730万元,解决了燃眉之急。

与此同时,该县供销社组建成立了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由农合会主要会员单位成立集团公司,出资2500万元作为担保金存入重庆银行,获取银行1.25亿元的支农贷款授信,解决农合会全体会员单位的贷款担保问题。此后,云阳县政府又出台保底措施,承担不良贷款30%偿还责任,将贷款授信扩大到了2.5亿元。

“无需抵押担保、甚至无需银行考察。”该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负责人称,旗下的优质专业合作社需要贷款,只要向农合会提出申请,就可以及时取得贷款支持,且贷款利息低于个贷利率。

此外,农业财政扶持资金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户、农业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等的资金压力。

今年,云阳县启动农业项目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试点,今后3年,每年安排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作为股权投资,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直到把产业扶持起来,能够正常经营后,就逐渐退出股权基金。

“这笔钱不为合作社所有,但为其所用。”云阳县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每笔农业项目补助资金20%作为政府股份入股合作社,剩余80%的20%作为龙头企业入股,其余的80%作为合作社成员即流转出土地的农户入股,“不论盈亏,每年要固定分红给农户。”

该负责人称,这种做法既避免了将扶持资金像“撒胡椒面”用于千家万户干不了大事,又可以防止个别业主套取“三农”资金不干事,还利于农业财政扶持资金的保值增值。

云阳县鑫焘菊花种植股份合作社负责人冉秀清称,农业项目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不用贷款付息就缓解了资金压力,农户除了土地租金外又增进了一笔收入,这是一举多赢的好事。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