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蓖麻子种植技术(蓖麻育种与栽培(连载))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0|点击次数:

第一章 绪 论


蓖麻(Ricinus communis L.)又名大麻子、老麻子、红麻、草麻、八麻子、牛蓖、肚蓖、天麻子果等,属大戟科(Euphordiaceae)蓖麻属(Ricinus)多年生木质草本植物。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因冬季无法正常生长乃至死亡,表现为一年生。蓖麻与大豆、棉花、花生、向日葵、菜籽、芝麻、椰子仁、棕仁、亚麻并称为我国十大油料作物。蓖麻用途广泛,产业链涵盖种植、养殖、航天、航空、交通、军事、新型材料、通讯、机械制造、化工、纺织、环保、医药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蓖麻油具有特殊理化性质,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是很有潜力的生物能源,被称为“可再生的石油资源”。随着世界石油资源日渐紧缺,蓖麻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


第一节 蓖麻的起源和传播


蓖麻起源于非洲东部,埃塞俄比亚一带。当地的野生蓖麻多用作庭院种植、绿篱或防护林,种子常作燃灯之用。在非洲的中部和北部,可以看到驯化的蓖麻,通常作为种植场周围的篱栅和防护林带。蓖麻由非洲向外传播,先传入亚洲,又经亚洲传到美洲,尔后传到欧洲,再传到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地区。人类从何时开始种植蓖麻,已无从考证。古希腊的历史学家曾记述过公元前500年左右,地中海沿岸国家的人们,赶猪踏籽入泥土种植蓖麻的情景。

我国栽培的蓖麻由印度传入,据康熙字典解释:“据玉篇(梁-顾野王),由蓖麻之名”。由此可见,至少在1400年前我国就有蓖麻这一作物。蓖麻在我国,最早作为油料和药用作物零星种植。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唐本草》(公元659年)称“蓖麻子有消肿拔毒,泻下通滞的功效”,并记载“蓖麻子甘、辛、平,有小毒”,说明已对蓖麻籽的药性有了深入了解。公元五世纪,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学专著《雷公炮炙论》称蓖麻为“萆麻子”,上记“凡使麻子,先须和皮用盐汤煮半日,去皮取子研过用”,说明当时作为药用已有明确的加工炮制方法。宋朝编写的《圣济总录》也有关于蓖麻仁的记载,《本草纲目》对蓖麻的性味功能有较为详尽的记述。我国古代蓖麻的种植规模,在北宋沈括所撰《梦溪笔谈》中记有“上郡(今陕西榆林一带)北地所出(蓖麻)大如豆,亦善”,说明那时陕北蓖麻已闻名遐迩。陕西各地县志大都有种植蓖麻的记载。当时,蓖麻主要用于榨油燃灯、入药及手工业所需。

19世纪初,英国许多工厂把蓖麻油用作机器摩擦部分的润滑油,也在舰艇上用作工业用油,此后在纺织、制革、制皂盒化妆品的生产中广泛应用。

20世纪初,由于航空工业的发展,需要不冻结的润滑油。于是蓖麻成为大田栽培作物,种植规模得到较快发展。在欧洲地中海沿岸各国,美洲阿根廷和乌拉圭,以及在亚洲、非洲、澳洲开始大面积种植蓖麻。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全世界种植蓖麻87.4万h㎡ ,其中亚洲62.5万h㎡。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国家都遭受了石油危机,为了解决石油短缺问题,很多国家利用蓖麻油等植物油作为机器的燃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石油、煤炭等化石资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人们对生物能源的利用逐渐减少。而航空、航天工业的快速发展,对蓖麻油的需求量逐年扩大。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对蓖麻深加工的研究和应用有了新的认识,逐步发现利用蓖麻油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可以开发出大量特异性的产品,其中很多产品是用石油和其他植物油难以替代生产的。因此,蓖麻油的加工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了《京都协议书》,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目的是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实施。2005年我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并于2006年1月1日实施。2007年9月,国务院专门召开了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会议,国家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油料生产。农业部《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提出,要适度发展能源作物种植,满足国家对生物液体燃料的原料需求。这就对可再生性的生物能源的利用提出新的要求,也为我国蓖麻产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