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当代种植(旱稻或许能为粮食安全独辟蹊径)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0|点击次数:

作者:张田勘

秋高气爽,正是作物收成的好季节。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东樊各庄村附近的农田中,60亩旱稻刚刚收获完毕。今年春季,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作峰和这里的合作社一起尝试种植旱稻,第一年种了10多个旱稻品种,希望在其中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

无独有偶,被称为“土豆院士”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也在云南的澜沧县蒿枝坝村的山地,成功地研发了水稻旱地种植的新技术,指导当地农民种植旱稻,让农民的口粮从粗粮换成了大米。不仅如此,全国各地都有种植旱稻的地区,说明旱稻已经成为另一个解决粮食安全的路径,同时也是科研能获得成果的富矿之一。

旱稻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约1500年前成书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旱稻种植的技术。旱稻也称陆稻,是可以在旱地种植的水稻。但是,旱稻并非不要水,而是需要土地有一定水分,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种植的一个条件是降水相对丰沛。不过,这已经比水稻全程都要泡在水中生长更节水,也有更多适宜的栽种土地面积。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水稻种植的土地面积和用水受到威胁。如果改种旱稻,则可以更多地利用原有的水稻稻田以及现有的旱地,让水稻栽种面积大幅扩大,以满足人们生存的第一需求。

现有情况表明,种植旱稻的多种技术力量已经具备。在朱有勇院士指导的云南的澜沧县蒿枝坝村的山地中,旱稻种植有两个创新:一是选育了一系列新品种,在旱地条件下也能让旱稻分蘗,一根秧苗变成一棵稻株;二是成功进行旱地除草,旱地的杂草比水田多,研究团队根据杂草的生长规律,创建了杂草萌芽期的封草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

朱作峰团队则是在平谷区峪口镇东樊各庄村农场试种60亩左右的旱稻,有10多个品种,在第一年种植中主要选出一些适合本地环境的品种。而且,该团队还进行了旱稻与其他作物的套种,例如与豌豆套种,既能充分利用土地和时间,也能提升旱稻的营养和产量。

但是,粮食产品要得到消费者的肯定,首先要口感好,其次才谈得上营养和产量等。当今迅猛发展的分子生物技术为培育和改造旱稻良种提供了利器。如果能把水稻香米中的这类基因转移到旱稻,就可以解决其口感问题,从而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同时,要提高旱稻的产量,还可以通过育种、种植、保育和施肥等技术来改进。

当质量和产量的问题都解决后,旱稻的优势就更为明显了。首先是旱稻比水稻易于种植。如果用机器直播旱稻,就可以节省不少成本和人工,在更多地区和缺少劳动力、不宜采用机械化的地方(如山地)推广。另一个优势是,旱稻基本不用水,既能节约用水,也减少甲烷排放。

现在,已经有研究团队培育了更好的新旱稻品种,如碳氢旱稻。碳氢旱稻的特点是抗旱、高产、抗倒伏、抗病害、高营养、适种区域广。因此,改造和培育旱稻品种是可行的。未来,利用科技改良旱稻品种,就可以让旱稻成为与水稻媲美的粮食,也是一条应对粮食安全的重要路径。(张田勘)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