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棉芪的种植技术(「脱贫攻坚脱贫纪实」“四力齐发”驱动脱贫引擎)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0|点击次数:
「脱贫攻坚脱贫纪实」“四力齐发”驱动脱贫引擎

巴林左旗富河镇加拉嘎村脱贫纪实

「脱贫攻坚脱贫纪实」“四力齐发”驱动脱贫引擎

在巍巍大兴安岭的南麓,美丽的乌尔吉沐沦河的东岸,有一个依山临水的小村庄加拉嘎村。2014年人均收入还不足2000元,如今经过加拉嘎人的不懈努力,终于甩掉了贫困村的穷帽子,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子,实现了从贫困村到脱贫村的华丽转身……

加拉嘎村曾是巴林左旗富河镇贫困的村之一。截至2014年底,全村595户,1904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6户411人。老龄化严重、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结构单一,形成了加拉嘎村脱贫致富的绊脚石。为此,加拉嘎村党支部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牢牢把握激发群众内动力、强化干部执行力、优化基层组织力、提升精准脱贫力四个重点,终于在2017年实现了脱贫摘帽。

一、强化干部执行力

加拉嘎村认为,说一千,道一万,脱贫攻坚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关键在于埋头苦干,落实和苦干的主体就是加拉嘎村广大基层干部,加拉嘎村的驻村工作队。

党支部的同志们对待工作热情,说到做到、不辞辛苦,得到了老百姓心底里的拥护。在带领村民发展木耳产业脱贫的过程中,每当遇到困难,支部的干部们总是主动站出来担起责任。试种挂袋木耳需要两个大棚,村民们不敢投入,村书记和工作队成员就自掏腰包建了两个大棚,赚钱算大伙的,赔钱算加拉嘎村的,两个大棚不计报酬,工作队不参与分红。也就是因为这样的执行力,跟随村党支部谋产业、谋发展的村民越来越多。

二、优化基层组织力

加拉嘎村建强基层组织、做好基础工作、增强基本能力,不断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

加拉嘎村为了发展木耳产业,充分利用村里闲置的学校院建设了菌包加工厂,又流转土地120余亩,新建了80栋日光大棚,做为种植示范园区。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由工作队和党支部带头,统一制菌、统一焊棚、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截至目前,村党支部共争取上级资金703万元,改造了旧校舍做为育菌室,新建了420平米的现代化厂房和900平米的保温棚,增加了自动化生产线。生产能力由前年的4万袋提高到了目前的100万袋。2018年七月份,又征地5亩,扩建育菌室2000平米,增加育菌能力80万包,循环使用可以将生产能力提升至200万包。合作社每年向村里上缴两万元租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明年有望达到4万元。参与建设园区和菌包厂的贫困户,还有在菌包厂上班和在园区打工的总收入已经突破30万元,受益贫困户已经超过20户。

在支部带领下,群众看到了真真切切的收益,更加信任支部,参与木耳产业发展热情高涨,支部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充分得以体现。

三、提升精准脱贫力

加拉嘎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以科学的态度、务实的作风精准发力,推动脱贫攻坚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

在加拉嘎村发展种养殖方面,针对有饲养技术的贫困户,利用三到资金为他们购买了小尾寒羊,再借助村里的领航养殖技术服务联合社,为养羊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配制饲料、产品销售等一体化服务。针对有种植技术的贫困户,加拉嘎村为他们提供种植绵芪、桔梗的种植技术进行试种,目前看这两种中药非常适合本地种植,决定明年扩大种植面积。针对没有种养殖技术和能力的,加拉嘎村就和合作社签订代养协议,让这部分贫困户年年能有经济收入。此外,加拉嘎村还针对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提供农业银行的贴息贷款,根据自己的优势发展产业;针对有劳动能力却不愿意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加拉嘎村就吸收他们到村里的木耳合作社工作,让他们也有工资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四、激发群众内动力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为此,加拉嘎村党支部从充分激发和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入手,积极开展工作。

村党支部利用晚上时间到各村举办扶贫夜校,宣讲扶贫政策,讲身边故事,播放种养殖技术,受到群众的喜爱,激发了他们发家致富的积极性。教育局发起了大培训、大宣传、大走访、大帮扶的教育扶贫助学育人的四大行动,实现教育扶贫资助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精准化,发挥扶贫资助效益,让每一名孩子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面落实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健全学生扶贫资助制度,实施精准资助,发挥扶贫扶志育人功能,教育引导贫困学生脱贫攻坚内生动力,让贫困家庭子女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削除贫困,全面打赢教育扶贫攻坚战。

加拉嘎村有一户贫困户,老婆儿经常无故挨打,加之十余万的外债压得一家人苦不堪言。因生活和家庭压力,老婆儿经常与外人发生矛盾,特别是每次到村里开会都会和村干部打嘴架,多次导致村里会议无法正常进行。加拉嘎村党支部通过多次深入其家中进行交流谈话了解原委。随后,村两委一同想办法,帮助老俩口大儿子的女儿找了一位长期的就学资助人。同时对其新组成家庭的二儿子的女儿进行了就学资助,还为老俩口在巴林左旗林海木耳合作社安置了临时岗位,合作社没工作时就鼓励他们到市场做些小买卖。现在老俩口不仅还清了外债,老头儿还把酒给戒了,还新盖了全砖房,饲养了十几头大肥猪和十余只小尾寒羊,邻里关系也融洽了。到村里开会也不和干部们对立了,还给工作队送了一面锦旗。

供稿:巴林左旗扶贫办

编辑:海尔汉、任静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