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绵竹草种植(玉溪江川非遗:指尖上的草编技艺)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1|点击次数:

“云南十八怪,草帽当锅盖”。在玉溪市江川区江城镇小石关村,村民们祖祖辈辈都从事草锅盖编织,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编。如今,草锅盖的市场小了,但依然有村民传承着这项手工技艺,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玉溪江川非遗:指尖上的草编技艺

草锅盖,是江川老百姓用来盖甑子、蒸笼用的盖子。多年来,当地的人们还是习惯吃用草锅盖蒸出来的米饭。它下宽上窄,呈喇叭状,形似草帽,大小依据甑子的大小而定,大的直径达60厘米,小的只有20厘米左右。如今,那些小巧玲珑的草锅盖也被用来装饰客厅,作为工艺品观赏。

编织草锅盖需要的主要原材料是江边草、锅盖草、斑茅草和绵竹。江边草质地较好,长1米左右,茎细质硬,晒干呈淡绿色;锅盖草,长1.5米左右,茎粗质硬,晒干后呈棕色,用量较大;斑茅草,叶长1米左右,无茎,晒干后呈铁绿色。这三种草都可以在当地的田边地埂或山上采割到。用来缝草锅盖的“线”是绵竹,在还是嫩竹子时就把它破成宽约0.5厘米的薄篾片和细篾丝。每年10月,村民们都会将这些原材料采摘回来,阴干备用。

草锅盖的编织工序分为三步,即“一搓二织三收尾”。第一步就是用竹丝先拧成一个锅盖顶;第二步是接着锅盖顶的竹丝,将草递添成股,用专用的锅盖针按顺时针方向一圈一圈缝织并逐渐扩大;第三步在将要收尾时,锅盖草逐渐减少,用上好的绵篾片密密匝匝地缝紧,使收尾处衔接紧密,看不出接头。

玉溪江川非遗:指尖上的草编技艺

段春芬是小石关村的编织能手,从小受家庭熏陶,对民族传统手编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七岁时跟着祖母学编草锅盖,因悟性极好,很快便掌握了草锅盖的编织技巧,并能独立完成。45年来,不管农闲农忙都在编,一年下来可编成200多个。一直以来,她勤学肯钻研,编织出来的草锅盖又结实又美观,每一行的用草量和绵篾片缝织的间隔距离都比较均匀整齐,特别招人喜爱,上门定货的人不少。凭借出色的编织技艺,2005年,段春芬成为江川区级非遗保护项目传统技艺《草编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我们村上点岁数的基本都会缝,我想继续把草锅盖编织手艺传承下去,不要失传了。”段春芬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草锅盖的市场需求正在渐渐缩小,但是村民们依然在保护和传承着这项手工技艺。

据了解,小石关村平均每年每户能编织草锅盖100多个,全村每年至少可编织2万多个,以现行市场价格计算,平均每个40至50元,全村编织草锅盖收入近100多万元。小石关村的草锅盖精致、美观、耐用,大多是外来商贩到村里统一收购后销售到附近县区,有的甚至远销省外。

作者:李丹 杨宝英 杨俊芳

资料:玉溪市委宣传部 玉溪市江川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整理发布:西部移动传媒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