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白何首乌种植(实行冬油菜-白首乌套种栽培,复种指数更高,效益更好)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1|点击次数:
实行冬油菜-白首乌套种栽培,复种指数更高,效益更好

白首乌

白首乌别名何首乌、白何首乌、首乌等,包括萝摩科鹅绒藤属植物耳叶牛皮消、戟叶牛皮消和隔山消,是我国传统的药、食、美容兼用植物。白首乌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在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护肝、抗肿瘤、降血脂、促进毛发生长等方面作用明显,因此白首乌种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白首乌出苗期长,春季播种出苗期长达40~50天,利用这一特点,实行冬油菜-白首乌套种栽培,不仅提高复种指数,增加效益,还可以减轻白首乌苗期草害,增加土壤肥力,提早播种期,是白首乌种植的高效模式。今天我们来介绍白首乌与冬油菜套种栽培技术要点。

油菜栽培

(一)土壤选择

白首乌和油菜对土壤的要求都不严,耐盐碱、耐贫瘠性强,可以在各类型土壤上种植。但为了提高产量,增加效益,以耕层深厚、土质肥沃、土壤结构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为佳。白首乌耐旱怕涝,不宜在易受渍害的田种植。

(二)培育壮苗

为了便于下茬白首乌的种植,前茬作物油菜应该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不宜直播。受条件限制,必须直播时,也只能采用条播的方式,不能用撒播的方式。在油菜品种的选择上,应根据当地气候状况、耕作制度、土壤条件、生产水平确定油菜品种,以高产、抗逆性强、早熟的品种为佳,以利于白首乌的生长。

实行冬油菜-白首乌套种栽培,复种指数更高,效益更好

油菜

油菜播种时间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而定。油菜发芽、幼苗出叶的日平均温度分别以16~22℃、10~15℃为宜。但播种过早会导致油菜在腊月抽薹遭受冻害,过迟则会影响产量和下茬白首乌生长。另外,还要保证移栽后油菜进入越冬期前有40~50天的有效生长期。

(三)移栽

1.土壤翻耕。由于下茬白首乌种植时,不方便耕田,所以油菜移栽前一定要深翻耕,不能实行免耕。

2.施肥。油菜植株高大,需肥量多,为促进油菜生长,提高油菜产量,同时为下茬白首乌幼苗生长提供充足营养,生产中应重施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结合耕翻整地深施复合肥、有机肥、硼肥,以保证油菜中后期生长土壤养分充足,也促进下茬作物白首乌的生长。

3.株行距安排。为了套种白首乌,油菜移栽时必须考虑白首乌适宜的种植行距,一般油菜行距为40~50厘米、株距20厘米。

4.移栽。在油菜苗龄30~35天、绿叶5~6片、根粗5~6毫米时进行带土、带肥、带药移栽,边覆土边移栽,移栽完后及时浇定根水,及时查缺补苗。

(四)生长期管理

套种白首乌的油菜田,整个生长期的管理与一般的油菜生产田相似。油菜成熟时及时收获,并将脱粒后的秸秆铺在白首乌行间,既可以作为肥料,又可以减轻杂草危害。

白首乌栽培

(一)定植

油菜田套种白首乌,由于出苗期有油菜的存在,形成田间小气候,气温要高于纯作田,播种时间也可以早于纯作田,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将白首乌的根截成3~5厘米长,晾2小时左右,然后在油菜行间定植,株距15~20厘米,开3~5厘米的浅沟,每穴放1~2段种根,覆土踏实。

(二)油菜收获后的田间管理

1.清田除草。油菜收获时,白首乌处于出苗期,要及时清理田间残存的杂草和秸秆,将油菜秸秆铺在白首乌行间,并使其不影响白首乌正常出苗和生长。如果田间发生草害,应及时除草。播后苗前用50%乙草胺乳油1200~1500毫升/公顷对水750千克/公顷喷于土壤表面;苗期在杂草3~5叶期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450毫升/公顷对水750千克/公顷喷施。

实行冬油菜-白首乌套种栽培,复种指数更高,效益更好

白首乌

2.开挖田间“三沟”。为保证白首乌的正常生长,避免渍害发生,油菜收获后,开挖墒沟、腰沟、田头沟,使田间沟系配套。墒沟、田头沟深分别为30厘米、80~100厘米,腰沟每隔30~50米开1条,深度为50~60厘米。

3.早施重施苗肥,促发棵。由于没有施基肥,要增加苗肥施用量,油菜收获后,及时追施苗肥。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450~600千克/公顷加腐熟饼肥750~1500千克/公顷开塘穴施,促进早发棵、早分枝。

中后期田间管理

1.根据苗情,促弱控旺。在白首乌生长前中期,及时查看苗情,根据其生长状况进行苗情调控,生长相对较弱的田块,补施尿素75~120千克/公顷作平衡肥,在降雨时撒施或打塘穴施;对生长偏旺的田块,为控制植株旺长,喷施多效唑。

2.重施膨大长粗肥,促高产。为促进养分向块根运转,在8月上中旬用尿素225~300千克/公顷、硫酸钾150千克/公顷打洞穴施;生长中后期,用磷酸二氢钾3千克/公顷、百施利1500毫升/公顷对水300千克/公顷用弥雾机喷雾,或对水750千克/公顷用手动喷雾器叶面喷施,间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

病虫害防治

1.虫害防治。白首乌虫害以中华萝藦叶甲和蚜虫最为严重,在白首乌整个生育期都要注意防治。蚜虫盛发期用10%吡虫啉300克/公顷,或80%敌敌畏900~1200毫升/公顷对水750千克/公顷喷防或对水300千克/公顷弥雾。中华萝摩叶甲发生初期,用90%晶体敌百虫750~1125克/公顷,或80%敌敌畏1200毫升/公顷对水750千克/公顷喷雾或灌根防治,或用80%敌敌畏1200毫升/公顷拌麦糠225千克/公顷撒施熏蒸,也可以人工捕捉。对中华萝摩叶甲成虫漏治的田块,在幼虫发生危害期间,用80%敌敌畏3000倍液200~250毫升/株灌根防治。

2.病害防治。白首乌的病害主要是褐斑病,采用预防为主、药物为辅的防治方法。在生产过程中,调节田间湿度,降低病害的发生率。当发生病害时,用70%代森锰锌,或75%百菌清,或50%甲基托布津375克/公顷对水750千克/公顷喷雾或对水300千克/公顷弥雾,视病害发生程度用药2~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收获

为提高白首乌产量和品质,在霜降后至立冬期间(10月底至11月上中旬)收获为宜,此时白首乌地上茎叶落黄,地下块根生长停止。收获过迟,温度降低,易发生冻害,降低块根的淀粉含量、出粉率和出干率,增加块根的糖分,且种乌的耐贮性也降低;收获过早,块根营养积累减少,产量低,品质差。白首乌收获时,先将地上藤蔓割除,采取人工用铁叉起刨或机械起刨,块根挖出后削去须根,按大小分级,再按用途进行清洗、去皮和加工。留种用的块根应及时入窖贮藏。

(来源:《农业科技与信息》;程志红/文;网络/图)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