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包山种植(秦皇岛68岁老支书带领乡亲种板栗,绿了荒山富了村庄)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1|点击次数:

沿着长城旅游公路一路行驶,沿途风景无限。在山路上兜转一个小时,抵达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龙泉庄村时,眼前又豁然一亮:漫山遍野,一层层的绿。仔细看,竟然是一棵棵栗树,果实累累,一个个栗苞随枝摇曳。

更震撼的一幕是,走进龙泉庄的新民居,是一片片依山而建的连排三层小楼房,每户屋顶都安装着太阳能热水器,街道干净整洁,路边还戳着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俨然是一片高档住宅区。

这样的新民居,这样的生活,正是实现了十几年前龙泉庄村党支部书记温守文提出的“靠山吃山,向荒山要产业,向荒山要财富,栽上栗树两千棵、十年楼房小轿车”的发展构想。

秦皇岛68岁老支书带领乡亲种板栗,绿了荒山富了村庄

当年全村穷得饭都吃不饱

时值初秋,板栗尚未大规模成熟,但村里已经弥漫着收获的喜悦。不到下午两点,村民们陆续从家里出发,奔赴各处栗树林干活。

相对于安静的新民居,村外的栗树林好像更热闹些。下午四点,有村民在自家门前把板栗从栗苞里面剥出来,村里不时传来“收板栗”的吆喝声——有商贩开车来收板栗了。

“现在早熟的板栗已经开始收获了。再过十多天,板栗就都熟了。那时你们再来,不仅能品尝到香甜的板栗,也能赶上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候。”68岁的温守文说。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龙泉庄村叫娃娃峪。温守文从1975年第一次当“大队书记”开始,断断续续做了30年的村支书,始终在做着一件事: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上个世纪70年代初,龙泉庄村曾是一个“花钱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的穷村,一年产的粮食不够吃半年,不到一百户人家的村庄,光棍儿就有40多个。

1974年1月,温守文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担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和当时的年轻人一起立志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让乡亲们都能吃上饱饭。可天不遂人愿,同年6月底,在参加生产队劳动时,温守文被脱粒机打去了左手,落下了残疾。

秦皇岛68岁老支书带领乡亲种板栗,绿了荒山富了村庄

仅剩一只手,也要让乡亲们吃饱饭

温守文伤愈出院后,为了照顾他的生活,公社让他当公社的会计辅导员。然而,温守文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辞去工作,回村任党支部书记。亲友们都劝他别犯傻,可他说:“自个儿享清福,乡亲们却挨饿,我受不了。一只手照样行,我要用一只手让乡亲们吃上饱饭!”

回到村里,温守文带着乡亲们发展生产。他用一只手和腋窝夹着锄,或铁锹,或小镐,带领乡亲们起早贪黑地干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带领下,村里连续三年大丰收,还通过改河造田种水稻,让全村人破天荒地吃上了大米,每人100斤大米!乡亲们终于可以吃饱饭了!

1982年,温守文创办了自己的小五金厂,率先富了起来。可他并没有高兴起来,因为村里大多数乡亲还都很穷,还有乡亲因为穷娶不上媳妇。这让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于是,在1990年,在自己的企业红红火火的时候,温守文再次做出了选择:放下自己的事业,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再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温守文用自己的企业作担保,贷款为村里办起了一家抗磨材料厂。后来,因为货款收不回来,红红火火的村办企业倒闭了,温守文好好的五金厂也被拍卖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他的健康状况敲响了警钟。1997年,因健康原因与精神压力,温守文又一次离开工作岗位。

秦皇岛68岁老支书带领乡亲种板栗,绿了荒山富了村庄

栽上栗树两千棵,十年楼房小轿车

痛定思痛,温守文认真反思了办村企带乡亲们致富失败的教训。

1999年,温守文了解到,北京以东至山海关约400公里、承德以南至渤海湾约300公里的地域所产的京东板栗,在国内外供不应求。他眼前一亮:龙泉庄村山场面积大,坡地多,也是京东板栗的绝佳生长地带。于是,他又看到了村里的发展方向:发展做大做强板栗产业,一定会让全村人都富起来。

当时,在身体状况刚刚有所好转的情况下,温守文便第三次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第三次带领乡亲们致富。这次,他是“有备而战”。2000年开始,温守文开始发动村民们种植栗树,并提出“靠山吃山,向荒山要产业,向荒山要财富,栽上栗树两千棵、十年楼房小轿车”的口号。

为打消乡亲们的疑虑,温守文带头承包了村里条件最差的100亩荒山试栽栗树,还出钱组织乡亲们到唐山考察参观。为了引水上山,温守文15次跑到当地水务部门,给村里争取来资金,打了9眼大口井,建了8座引水上山工程,实现了沟沟有水源。进山没有路,温守文就带领乡亲们动手修路,一天十几个小时,最终修了43条进山路,全长近40公里。

秦皇岛68岁老支书带领乡亲种板栗,绿了荒山富了村庄

荒山变绿山, 年产板栗逾百万斤

经过不懈努力,温守文调动起全村人包山栽栗树的积极性。自2001年开始,龙泉庄村的乡亲们开始种植栗树。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农业学大寨,有一种说法:‘起早三点半,一天两顿饭,都在地里吃,晚上打夜战。’当时,我们村栽种栗树就是这样的场面。”温守文说,当时村里上到老人,下到小孩,都到山上干活儿,干不了重体力活儿,就帮着干些轻活儿。

温守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年村里有一户人家,男人在煤矿上班,除了一家老小的生活,还要供儿子上学。在村里大规模种植栗树时,他就跟媳妇商量,先不去上班,也上山栽树,在板栗见收益前就先借钱供孩子读书。当时,村提出的是“栽上栗树两千棵,十年楼房小轿车”,他家一下子种了四千棵栗树……

正是在全村干部群众的齐心努力下,到2005年,龙泉庄村的基本山场以及所有口粮地均开发绿化,全村开发荒山4300多亩,退耕还林近700亩,全都栽上了栗树,全村栗树总量达到了43万棵,人均近1200棵。到2015年,全村板栗总产110万斤,总收入600万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超过15000元,占全年人均收入的75%。而早在2013年底,全村80%以上的村民都住上了三层165平方米的垂直分户的小楼房。现在,一半以上的村民还在市里买了楼房,村里三分之二的家庭都购买了小轿车。

要建绿色生态 康养小镇

如今,走进龙泉庄的新民居,街道宽敞整洁,路旁翠柳成荫,树下迎春花、黄花等立体绿化别具一格。从连饭都吃不饱的穷村发展到现在的家家小楼房的富足生活,龙泉庄村先后被授予“河北美丽田园”“最美乡村”等称号,而温守文也先后获得河北省绿化奖章、全国绿化奖章。

种植栗树发展板栗产业不但富了全村人,而且还给龙泉庄村带来了无限的发展契机。目前,龙泉庄村在栗树下放养香猪、圈养优质绒山羊等产业已初具规模。对于未来,温守文还有着全面而详细的发展规划。

“下一步,我们要把旅游开发作为村里发展的目标。目前,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招商引资工作也在陆续展开。”温守文说,村里的目标是建设绿色生态康养小镇,借助修建长城旅游公路的东风,大力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希望实现龙泉庄第二次经济腾飞,同时也实现村子的可持续发展。”

(燕赵都市报 记者 张辉 文/图)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