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种植野葡萄前景(兴安:战胜根瘤蚜虫害 夺取葡萄新丰收)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1|点击次数:
兴安:战胜根瘤蚜虫害 夺取葡萄新丰收

兴安县溶江镇葡萄园一角。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蒋甲济 摄

兴安:战胜根瘤蚜虫害 夺取葡萄新丰收

兴安县委书记贲黄文(左3)调研根瘤蚜虫害的防治。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吕瑞云 摄

广西新闻网兴安8月5日讯(通讯员 蒋甲济 吕瑞云 实习生 杨洋)8月4日清晨,盛夏的兴安县溶江镇大凸自然村已是一片忙碌景象。村前屋后的田里、高大的葡萄棚架下,一粒粒果大、色鲜、味香甜的巨峰葡萄,经过村民采摘装箱,即将送往广东等地出售。“今年的巨峰葡萄收成不错,估计每亩可以增收1.8万元。”兴安县溶江镇大凸村的唐佳友,指着一框框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葡萄兴奋地说着。和唐佳友一样,靠种植葡萄致富的村民占全镇的60%以上。

20世纪90年代以来,葡萄产业成为兴安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其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产值达到12亿元,兴安也有了“南方吐鲁番”的美誉。然而进入新世纪后,兴安县的巨峰葡萄产业却遭遇危机,肆虐的根瘤蚜虫害让巨峰葡萄的产业发展跌入谷底。据当地农业部门介绍,2015年,兴安县有3个乡镇发现葡萄根瘤蚜虫害,发生面积为3万亩,占葡萄种植面积的17.6%。其中,溶江镇葡萄种植区10个村委发生面积为2.338万亩,占全镇葡萄面积的34.38%。一时间,兴安的葡萄种植业遭受巨大打击,往日的热闹非凡的葡萄沟一时间沉寂下来。

根瘤蚜,黄绿色小昆虫,是葡萄大害虫,在地下为害根部,专食葡萄汁液,不易发现,危害极大。“要虫口夺食,打一场大战。既要给葡萄治病驱虫,还要换代提质,保住县里的这个大产业,就是保住了发展,保住了群众的利益。”农业农村局主动承担责任,把消灭根瘤蚜、提升葡萄品质列入了县里绩效考核的范畴。该县请求自治区、桂林市科技部门支持,成立20多人组成的葡萄科技专家队伍。这些来自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葡萄种植一线的专家们共同“会诊”,找准根瘤蚜病虫的繁殖途径,采取针对性措施,在葡萄生长的各个时期进行精准防控。同时,该县的科技特派员积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举办各种农业技术培训120多集,培训果农3000多人,让广大果农认识到葡萄根瘤蚜的危害性,并及时做好防控。

在溶江、严关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乡镇,全力搞好适合南方种植的抗葡萄根瘤蚜砧木的选育及相关技术的探索研究。从2015年起,先后引进、选育多种适合南方气候的葡萄根瘤蚜砧木,研究探索适宜南方的栽培技术的限域栽培法;扶持5个规模20亩左右,年出圃抗葡萄根瘤蚜的苗木10-20万株以上的育苗基地;淘汰扦插苗及非抗葡萄根瘤蚜的葡萄苗,逐步普及种植抗葡萄根瘤蚜的葡萄苗;扶持支持建立葡萄新品种及种植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基地 引进选育适宜南方种植的有市场前景的新、特、优葡萄品种。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兴安葡萄重现生机,根瘤蚜严重的葡萄园,改种了非葡萄作物,3年后重新换种的抗葡萄根瘤蚜的葡萄苗,树大果优;新探索种植美人指、玫瑰红等20余种,丰富拓展了葡萄品种;每年举办“兴安葡萄节”,对葡萄进行品质评选,推广选出好品种。

据统计,2020年,兴安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4.6万亩,总产量25万吨,平均亩产达到1700公斤以上,平均价格稳定在每公斤7—8元,每亩增收1.5—2万元,全县出现溶江镇莲塘村、大凸村等40多个葡萄专业村,80多个葡萄专业合作社,5万多户果农在葡萄产业中致富。如今,走进这些“葡萄村”,田野里葡萄棚架连成一片,覆盖的避雨薄膜,在阳光下闪着亮光,村里小楼林立,宽大的柏油村道四通八达,一派社会主义小康文明新村的壮丽景象。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