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种植土茯苓方法(下太镇以“绿”生“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2|点击次数:
下太镇以“绿”生“金”

下太镇漫山遍野的油茶树。

金秋时节,英德下太镇下太社区的一片山林里,一棵棵土茯苓茁壮成长。连日来,多名工人在林间来回穿梭,忙着除草、施肥。

“我们现在抓紧施冬肥,保证明年开春的肥力够,再过两年左右可以收成,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下太社区土茯苓种植基地负责人陆国泽说道。

土茯苓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也是林下经济的特色产品。近年来,英德下太镇创新“用绿”,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将绿色生态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用绿色生态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实现绿色富民、生态惠民。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焦莹 通讯员 郭成广 陆芳芳

立足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经济

地处英德东南部的下太镇素有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之称,山林资源丰富,全镇山地总面积有22万亩,林木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73%,发展林下经济颇具优势。

下太社区土茯苓种植基地位于英佛公路旁,地理位置优越。当地人陆国泽于2021年开始投资试种植,在经历过多次失败以后,终于成功种植出成活率高、品质好的土茯苓,他也成为清远范围内为数不多的土茯苓种植大户。

“目前基地种植土茯苓面积已达200余亩,种植区域拓展到下太社区坎山、长滩水、南尾咀、田螺塘等地。”陆国泽介绍,该基地土茯苓每亩种植成本为1万至2万元,亩产根茎近10吨,亩产值可达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按现在的规模,种植五年后年产值可达近千万元。

土茯苓全身都是宝,除根茎外,果子、藤蔓亦有较好的经济价值。陆国泽不但自己种植管理,还带动亲戚朋友、当地农户加入种植。基地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经营,吸引附近群众务工,目前聘有长期管理人员4名,每年带动流动就业人员约30名。

“我会将自己所学的种植知识、经验教给大家,一起盘活林下农业经济,为下太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陆国泽说,下一步,基地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拓宽销售渠道,打造成经济效益高、有可持续性的农业种植项目。

该基地是近年来下太镇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林下经济的一个重要抓手,不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群众增收,也进一步优化该镇产业结构。“乡村产业发展离不开种植大户,要发展农业产业,盘活林下经济,产业振兴带动经济发展,才能让下太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下太镇党委书记许平表示。

为了更好发展林下经济,下太镇近年还充分利用各村居优渥的交通条件、生态环境和自然基础,大力引导、扶持油茶种植产业,树立产业品牌,促进农业产业由传统的单一粮食种植向优质化、多样化的种植业转化。

自2015年下太镇油茶种植基地项目落地高洞村,实施单位在该镇多地开展种植,面积约4000亩,年产量约2100吨,带动就业人员100余人。2020年,下太镇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农户投入到油茶种植产业中,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油茶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目前,该基地种植面积达5700余亩。

做活“绿色文章”培育生态农业

下太镇常年雨量充沛,数道溪流在盆地中央交汇,是北江支流波罗坑河的水源处,不仅发展林下经济有优势,生态农业也不断培育壮大。

近日,随着冷空气的南下,该镇上太村的一片农田里,西洋菜愈发青翠。“这是西洋菜种苗,过几天气温再低点会长得更好,连片的地已经犁好,下个月开始连片种植。”上太村党总支部书记邝炳山介绍,由于看中村里的优质水源,前年开始,村中两名青年返乡承包了120多亩土地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带动撂荒地复耕复种,还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跟上太村西洋菜种植基地刚起步不同,位于灯塔村的英德合农果蔬合作社蔬菜基地经过近十年发展,无公害蔬菜、水果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12.5亩,每年从四五月开始将蔬菜源源不断供往粤港澳大湾区。

年近60岁的村民邝仕贤是该合作社负责人,早年他在东莞种过蔬菜,也在农产品进出口相关企业工作过。2014年前后,他看中家乡的生态优势,回乡带领5名社员成立专业合作社种植蔬菜。

“合作社一直以来主要种植黑皮冬瓜、豆角等蔬菜,今年引入佛冈的竹山粉葛和湖南的辣椒等新品种。”邝仕贤介绍,早在2015年开始,合作社取得了“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证书”,成为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之后,又与广东省农科院佛山分院及广州、中山、佛山等地的多家蔬菜配送、贸易公司签订长期购销合同,以订单农业种植为主。

为了发展壮大生态农业,该基地在英德农业农村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协助下,被纳入连樟村果菜茶产业园项目。有了上级资金帮扶,基地进一步扩大。同时还入库2021年“一村一品”项目,项目总投资138.5万元,奖补资金70万元,助力基地建设节水灌溉设施、蔬菜加工车间和购置先进适用农机装备。

而来自广州增城区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定期邀请专业人士到下太镇为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引入新品种试种,同时组织种植户到增城区以及其他先进的种植单位参观,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如今,合作社资产总额已经超过1100万元,全年利润总额近100万元,每年带动周边劳动力达6000多人次,带动周边农户200余户,成为当地乡村振兴一个特色生态农业产业。

做活“绿色文章”,助推乡村振兴。如今,下太镇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能。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