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前排种植牙知乎(记者手记:穿拖鞋的“排球王子”们)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2|点击次数:

新华社海口7月16日电 记者手记:穿拖鞋的“排球王子”们

新华社记者袁睿、刘博

“1、2、3!”伴着村民们高呼“3”的尾音,发球员稳稳落地,空中的排球越过球网、飞向赛场对侧。记者的视线追随着排球的轨迹移动,全身心投入观赏一场九人制“村排”比赛。

记者手记:穿拖鞋的“排球王子”们

6月30日,龙楼镇队(白衣)与昌洒镇队在首场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从海口驱车一个多小时,记者来到了海南“航天小镇”——文昌龙楼镇,2023年“九九杯”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首场比赛在这里开打。从6月30日至8月13日,4组20支乡镇代表队每周五、周六、周日“会师”文昌,开启“村排”冠军争夺战。

联赛开幕式前,记者在球员休息区第一次见到了各支队伍的队员们,没想到一双双似乎与排球比赛不相关的人字拖映入眼帘。面对“没见过世面”的记者,几名球员笑着说:“不光开幕式登台穿,比赛场上也全是人字拖喽。”

但到达赛场,记者才发现自己被“骗”了。除了五颜六色的人字拖,赤足上场的球员也不在少数。村民符传致说:“穿拖鞋打排球很舒服,就是费鞋,一周要换一双。”

记者手记:穿拖鞋的“排球王子”们

在7月1日举行的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比赛中,几名球员赤脚参赛。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赛场上,球员没有年龄和职业限制,有种植瓜菜的农民,也有外出打工、上学的返乡青年等,年龄从15岁到59岁不等。

来自东阁镇代表队的邢勇告诉记者,他们的队伍里不仅有年仅19岁的选手,也有像他一样年过50的排球爱好者。“我们的队伍不是特意组建的,大家天天在村里和镇上的排球场打球,有比赛就都来了。这些小孩都是我看着长大的哟。”邢勇说。

球迷们看“村排”要抢座,现场氛围完全不输世界级比赛。

记者手记:穿拖鞋的“排球王子”们

7月1日,观众在海南省文昌市观看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坐在最前排的观众距离场上球员仅几步之遥,记者看着飞来飞去的排球心惊胆战,旁边连连叫好的村民却高兴地说,球来了就打回去,自己提前占座才抢得此位。他哪支球队也不支持,只要球赛打得精彩就够了。

环顾赛场四周,球迷们各显其能,爬树、踩凳子、蹬梯子、上房顶,更有“沉浸式”的观赛方式让记者大开眼界——几名蹲在赛场外圈用手机看直播的小朋友说:“挤不进去了,直播视角好,但现场更有氛围。所以来这里看直播。”

看着排球场上挥汗如雨的球员和场下卖力欢呼、打镲吹喇叭的观众,记者被群众体育的纯粹所感染。

在海南,排球场随处可见,室内标准场、室外沙地场,还有用渔网搭建起来的临时场。每天日落后,球场上聚集起男女老少。从人少时的两人对打到人多后的十几个人对打,从传统的打排球到用凳子打球、牵手打球。在这里,打球不被规则限制,球员不被专业性限制,观众不被距离限制。

记者手记:穿拖鞋的“排球王子”们

6月30日,龙楼镇队与昌洒镇队在首场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一场场排球比赛也成为广大农村青少年爱上排球的契机。在爸爸怀中的小朋友看过比赛,很可能便在心中种下了排球的种子,长大后也会在球场上挥洒汗水。这就是海南排球文化传承百年的原因。

返程路上,记者回想起采访时听到最多的话是:“我从小打球。”9岁小朋友嘴里的“从小”可能仅仅是几年前,花甲之年老人嘴里的“从小”则要回溯到几十年前。

时间像是一根橡皮筋,被抻长又缩短,沾满沙子的排球在这条时间橡皮筋上来回滚动,沙粒散落得到处都是,在每个人身上留下印记。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