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邢台任县葡萄种植(2020国家扶贫日特别报道 第一书记驻村扶贫记)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2|点击次数:

来源:邢台日报-邢台网

告别城市,他们驻扎到最贫困地区、大山深处。心系村里的大事小情,他们带领着百姓走上脱贫致富的“追梦”之路。

他们是驻村“第一书记”。2016年以来,全市选派799名优秀的驻村第一书记到贫困地区开展贫困村扶贫脱贫帮扶工作。

脱贫致富的路上,他们与村民携手奋战,奔走在贫困村的农家院落、田间地头,为村里理思路、引项目、谋产业……

2020年10月17日是全国第七个扶贫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今年也是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让我

们一起去看第一书记的驻村扶贫记,瞧瞧他们给村民们带来的致富“秘籍”。

■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博孙瑞超通讯员 赵志广

张岐的“流转土地经”

10月14日,看见村民将一车车的红薯从地里运回家中,巨鹿县团城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张岐满脸笑容。“今年是个丰收年,想到红薯能卖个好价钱,就替村民高兴!”

2018年3月,张岐来到团城村。他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走村串户,和村民拉家常、摸情况、想对策。他走遍了全村所有贫困户,深入分析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并结合实际,逐人逐户精准施策,做到一户一策。

团城村的出路在哪儿?张岐一直在思考。脱贫见成效,产业是关键。产业就是乡亲们的钱袋子,是团城村脱贫增收的方向。

经过走访调研,张岐带领村干部流转土地种植金银花,并聘用有种植技术的贫困人员作为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招录了不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同时,张岐带领村干部流转土地种植60亩克瑞森葡萄,参与生产经营的贫困户每人每年可增收5000余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岐明白,要让村民增收最重要的是打开村民的思路。为此,他积极帮助村民共争取到185万元的小额贷款,村民得以发展有关产业,全村19户贫困户也实现了稳定脱贫。“如今,村民们内生动力、自立自强,真正从精神上立起来,生活上富起来。”张岐说。

扶贫感言>>>

在不断的自我学习、组织学习和带领学习的过程中,我认识到要想帮助贫困村摆脱贫困,改变贫困面貌,就必须加强组织建设,‘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同时,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铁打的工作队’。

扶贫感言>>>

从2015年底到现在,我已经驻村扶贫5年时间。这一路走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脱贫攻坚要的是‘真金白银’。扶贫要找致富路子,无论是拓宽致富渠道还是开展就业培训等等,要对路子,才最重要。脱贫攻坚来不得半点虚假,不仅过程做不得假,脱贫的贫困户还要稳定脱贫,没有返贫的风险,这样‘真材实料’,才能接受住考验。

闫文龙的“屋顶发电厂”

从高空俯瞰平乡县节固乡西尹村,明晃晃一片。屋顶上建起“发电厂”,这是驻村第一书记闫文龙带领的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为村民申请的联建光伏电站扶贫项目。

2015年,闫文龙被派到西尹村,开展扶贫工作。他发现,西尹村村民因病致贫情况较普遍,怎么能让家里缺少劳动力、有重病的村民脱贫?闫文龙绞尽脑汁。

放在屋顶上就能带来收益!闫文龙“盯”上了光伏电站扶贫项目。多方考察了解,他带头为村里的部分村民申请了这个项目。

“放屋顶上就有收入。”走进贫困户李雪芹的家,她指着太阳能发电板说,自己的工作很简单,刮风下雨后太阳发电板上有杂物了,做好清理工作就行。

李雪芹已经75岁了,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还有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因为屋顶的“发电厂”,家里多了收益,生活得到了改善。

“特别适用于因病因残致贫,缺资金、少劳力的贫困户脱贫。”闫文龙说,第一批安装光伏板的村民每年能收入共计两万余元“租金”。

不仅仅如此,在闫文龙的带领下,村里还建起“扶贫小院”,居民可从小院里接组装纸盒的活儿,可在小院做,也能回家做。

“不少人离不开家,需要劳动强度低、易入门、来去自由的就业岗位,而‘脱贫小院’恰恰是‘居家挣钱模式’。”闫文龙说。

开展健康服务活动、争取扶贫修路资金、让待业居民参与电商培训……让村民们脱贫致富,闫文龙的脑子里早就盘算着“组合拳”。闫文龙说,就想着要引进更多项目,让村民受益。

达毅的“林下种植”

一大早,达毅又来到村里的林地,看着即将收获的十月菊,他脑子里盘算着怎么利用林下种植,能再为村民多创收益。

达毅是2016年派驻到任县赵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一直在机关工作,对村里的事情不太了解,达毅来到村里第一件事儿就是串门拉家常。

在村里住了两个多月,他走遍了赵村的家家户户。达毅首先协调单位党员干部与村里的32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白天入户,晚上整理,他把村民反映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疏理出来,并结合赵村实际确定了脱贫攻坚工作方案。

发展林下种植!达毅想出的“好点子”,既充分利用了闲置的林地,又给村民带来增收。

2017年,达毅带领村干部种植丹参,全村共种植150亩。看着一株株破土而出的丹参苗,达毅心里踏实了许多。

尝到了甜头,2018年,村里决定进一步扩大林下产业发展规模,成立了村集体独资企业——润丰农场,用于发展林下种植项目。该项目总占地500亩,现在种植菊花和金银花等中药材,还种植谷子。特色林下种植成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民脱贫增收的主要途径。

“今后,多为村民们林下种植找销路,多找项目,争取带来更多收益。”达毅说,除了增收,还在为村里种树,建小游园,美化村里的环境,给村民多办点实事。

扶贫感言>>>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驻村干部要在一次次的跑腿中,深入调查研究,避免纸上谈兵,从实际出发为村里找准发展方向。驻村工作让我体会到了农民的勤劳、朴实、热情与艰辛。村民也期盼着我们驻村干部能给村里带来新变化,所以更要为村民们多办实事,为他们种下希望的种子。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