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破解铁皮石斛种植难关(敢叫荒山披绿装——67岁村主任35年造林不止)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4|点击次数:

35年奋战在播种绿色的战场上,如今67岁的黄东旭仍雄心勃勃——

“生命不息,造林不止”

湖南日报新湖南记者 肖军

通讯员 许印文 杨锐

3月12日,春光明媚。尖坡岭上,一位老汉深情地望着郁郁葱葱的山岭,山岭绵延起伏,展开一幅壮观的绿色画卷。

绿了荒山白了头。老汉叫黄东旭,今年67岁,现为会同县若水镇八宋村村委会主任。眼前一望无际的山林,面积达6.2万余亩,是他奋战35年,用心血和汗水“绘”就的。

“敢叫荒山披绿装。”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推行,会同林业开始确定自留山、责任山,并分到农户管理。一些农户贪图眼前利益,重砍轻造,很快,不少山头成了荒山秃岭。时任生产队长的黄东旭心头隐隐作痛,决心承包荒山造林。

敢叫荒山披绿装——67岁村主任35年造林不止

上图:黄东旭带领村民在谋划新的造林方案。

“国家承包给我们的山,一根草也是我们的,就算让它荒在那里,也不给你造林。”黄东旭回忆,刚造林时,当地一些群众不理解,不肯把山交给他。当时,地处山区的会同,许多群众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而他却带着群众上山造林,被人认为是不务正业,甚至有人称他为“癫子”。

“没有好的生态,就不会有好的生活。”黄东旭上门做工作,耐心向群众解释造林的意义,山上不绿、山下不保,治水必先治山,治山必须种树。

雪峰山脉的尖坡岭横跨湘黔2省3县,连绵数万亩荒山,黄东旭把目标锁定这里。1983年春,他和妻子把责任田交给弟妹们种,把3个儿女寄养到亲戚家,带着5名村民上了尖坡岭,开始艰辛的造林之路。

冬去春来,黄东旭夫妇与村民在尖坡岭住茅棚、吃野菜、点松香,虫咬蜂蜇,摔倒跌伤是常事。冬天,手被冻得裂开了大口子,往外渗血,照样干活。一次,妻子从陡坡上摔下,多处受伤,所幸被大树拦住,才保住了性命。

最难的还是缺资金。为投资造林,黄东旭向信用社贷款,还不够,怎么办?家里仅有的最值钱的一头母猪和500公斤稻谷,也卖掉了。

敢叫荒山披绿装——67岁村主任35年造林不止

上图:黄东旭在检查林木生长情况。

有一年春节前夕,因无法结清部分农民工工资,一些人要搂他家的铺盖,幸亏在广东打工的大女儿回来了,将打工赚的5000元钱全部交给父亲,才过了这道难关。

“扎根高山,汗水浇绿山千万;立足峻岭,热血映红岭万千。”黄东旭指着家里堂屋一副发黄的对联说,这是当年写下的,一直激励着他奋战在播种绿色的战场上。

黄东旭夫妻的造林行动感染了周围的村民,不少人上山加入植树造林行列。为便于管理,经报有关部门批准,夫妻俩牵头成立了“三八”林场。

敢叫荒山披绿装——67岁村主任35年造林不止

上图:本报记者肖军(中)在黄东旭家中采访。

1989年,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又在“三八”林场的基础上,建起了以土地、劳力、资金入股的股份制林场,破解了林场发展障碍,群众主动把荒山让出来造林。国家林业部也对股份制林场经营模式予以肯定,在全国推广,并将其评为全国先进乡镇林场。

星移斗转,到2008年,黄东旭和他的“三八”股份林场已造林5.6万亩。此时,昔日的小黄已变成老黄,当时57岁的黄东旭豪迈立下誓言:“人过六十,造林6万亩。”再次率队转战本县高椅、金子岩等地造林。

守着青山不能过穷日子。从1999年起,黄东旭连续担任村主干。近年来,他和村支两委采取“贫困户+村集体”模式,种植铁皮石斛等经济林,并发展林下经济。2016年,八宋村整体退出贫困村行列。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

敢叫荒山披绿装——67岁村主任35年造林不止

上图:本报记者肖军在黄东旭家中采访。

汗水浇得满山翠。如今,黄东旭从八宋村创业起家,林场规模扩展到湘黔2省3县10乡镇40多个村。据林业部门测算,林场现有活立木26万余立方米,固定资产(含林木折价)在1.5亿元以上。昔日的荒山呈现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喜人场景。

“生命不息,造林不止。”黄东旭说。在他家中,存有“会同县劳动模范”“怀化市优秀共产党员”“绿化三湘贡献奖”“全国民族团结贡献奖”等证书、奖状30余本(张)。他告诉记者,他正规划在穿村而过的省道沿线建设2000亩杜鹃、红枫等风景林,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