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最大蘑菇种植(“种蘑菇这件事,值得我倾其一生”“蘑菇大王”的产业转型之路这样走……)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4|点击次数:

身材高瘦,皮肤黝黑,一件蓝色的工作服,和一双黑色的布鞋,这是金山区“蘑菇大王”上海联中食用菌合作社负责人陈林根常年不变的装束。不论寒冬还是酷暑,陈林根每天都会泡在他的蘑菇工厂里。陈林根说苦和累并不算什么,看着一朵朵洁白的双孢菇从工厂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时,这才是他最满足的时刻。

通过陈林根十多年的努力,上海联中食用菌合作社先后实现了规模扩张、产业升级、带动致富“三级跳”。如今,这里不仅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工厂化蘑菇种植基地,蘑菇产亩是传统种植的30多倍,更是带动周边一大批传统菇农走上转型升级的致富道路。今年8月,陈林根在成功入选“感动上海”年度人物候选人时,他这样感言:“种蘑菇这件事,值得我倾其一生”。

“种蘑菇这件事,值得我倾其一生!”“蘑菇大王”的产业转型之路这样走……

国外取经,蘑菇种植是传统的30倍

陈林根是浙江嘉善人,年轻时做过养猪、收猪的生意,甚至还开了一家养猪场。

2000年起,积累了一定资本的陈林根先后开了一家水泥制品厂、一家五金机械厂。在事业逐渐发展壮大时,他把目光投向了农业。“国家惠农政策很多,我的家乡嘉善姚庄的蘑菇也是全国有名的,我就想到了种蘑菇。”

2010年,看准金山农业发展前景,陈林根在廊下正式创建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开始进行传统蘑菇种植。但随着蘑菇产业的发展,他渐渐发现传统的种植方式一年只能种2茬,效益比较低下,已经跟不上市场变化。

四处取经学习,陈林根终于在荷兰找到了当时菌菇行业最为先进的工厂化种植模式。“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学习技术,自己慢慢琢磨研究他们的技术。”通过几年的摸索,2014年在廊下镇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投资2亿正式开始进行工厂化转型,新建46间现代化菇房,菇房内通过智能化系统自动控温控湿以及二氧化碳浓度,模拟蘑菇生长的环境,让朵朵洁白的蘑菇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长。

“种蘑菇这件事,值得我倾其一生!”“蘑菇大王”的产业转型之路这样走……

目前联中蘑菇生产的蘑菇总量将占全市蘑菇生产总量的90%以上。到今年,该合作社双孢菇生产基地二期项目也已建设完成,正式投产后将年产三次发酵培养料8万余吨,预计整个合作社年销售额约2.5亿元。

带动致富 促进传统菇农转型升级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这句话陈林根常常挂在嘴边,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他带动周边传统菇户转型升级,改变传统种植模式。

种植户陈明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2017年开始进行工厂化改建,到2018年改建后的合作社正式投产,蘑菇产量从过去的9公斤每平方米,跃升到300公斤每平方米,当年就获利50万元。实实在在的收益让原本在转型过程中有些焦虑的陈明云,心里彻底踏实起来“现在这里有6间工厂化菇房,接下来还会继续扩建”。

同样尝到甜头还有上海金继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继业。从提篮叫卖的蘑菇小贩,到传统草棚蘑菇种植,再到工厂化蘑菇种植,沈继业说“跟着陈林根一起干,我们普通菇农有盼头,更有甜头。”

“种蘑菇这件事,值得我倾其一生!”“蘑菇大王”的产业转型之路这样走……

在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带领下,廊下镇一个个“蘑菇房”接连成片,成为全新的“蘑菇小镇”,已吸引30多家食用菌企业落户,推动蘑菇产业从传统种植迈向工厂化栽培,并不断提高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不断创新,有望打破双孢菇种源垄断

从事蘑菇种植多年,陈林根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

“种子是农业的核心,目前我们国内工厂化双孢菇生产菌种全部依赖进口,一定要研究出来我们自己的品种,有了自己的品种才有发言权。”陈林根介绍,目前国内工厂化双孢菇主栽品种,主要是靠国外进口。

当然,创新不止蘑菇品种。今年1月,由陈林根参与研发的双孢菇方舱式可移动低压发酵隧道,通过上海市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的验收,方仓隧道不仅解决了建造隧道需要专用耕地的问题,而且可有效降低企业品种试验的投资与科研的成本、风险。

陈林根表示,方舱隧道还将进行平菇、香菇、草菇等其他菌类隧道发菌技术的研究。未来,自己也将一直致力于蘑菇产业,通过合作社的龙头带动周边菇农增收致富,促进金山廊下镇将不断做大做强特色“蘑菇小镇”。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