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沉香树适合哪里种植(惠州培育壮大沉香产业,拟打造岭南“沉香之都”)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6|点击次数:

南都讯 沉香是闻名中外的药用珍品,被誉为“植物中的钻石”。沉香自古出岭南,岭南沉香在惠州。南都记者从惠州市林业部门获悉,目前惠州全市沉香种植及天然分布面积约9万亩,植株近1000万株,接下来惠州将培育壮大沉香产业,加大力度支持沉香企业打造集沉香种苗培育、种植加工、产品和文化展示、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沉香三产融合示范基地,提升惠州沉香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打造岭南“沉香之都”。

现状:全市沉香种植及天然分布面积约9万亩

惠州具有种植沉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野生沉香资源丰富,所产沉香品质上乘。据惠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多年前慕名到惠州偷挖盗采沉香现象较为严重,每年都要处理大批外地采香客,“奇楠上品绿奇楠就产自惠东沿海一带,优良的自然条件是惠州生产优质沉香的天然优势”。

惠州培育壮大沉香产业,拟打造岭南“沉香之都”

珍稀沉香公司位于惠东巽寮的育苗及种植基地

沉香树又名白木香、土沉香,由于野生资源破坏严重,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沉香树全身都是宝:所结沉香,可以制成药材、香料、艺术品,或提取沉香油、沉香膏;种子可用于制造肥皂、润滑油的原料;树皮可用来造纸或供作人造棉原料;嫩梢、嫩叶经加工可制成沉香茶;木材可作浮木与绝缘材料用。

惠州历史上就是沉香主产地,秦朝以来就有沉香交易活动。葛洪在其所著《肘后备急方》中记录了许多沉香名方,其独创千古名方“五香连翘饮”,开启了沉香入药的南药发展史。在清朝、民国时期,东莞县制作的沉香称为“莞香”,曾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沉香品牌,据查证,其原料产地就在罗浮山、南昆山一带。

“种植面积大、产业基础坚实是惠州发展沉香产业最大的优势。”据惠州市林业部门统计,目前全市沉香人工种植及天然分布面积约9万亩,植株近1000万株,主要分布在惠东(6.7万亩)、博罗(1.48万亩)、龙门(4600亩)等地。而早在2010年,惠州市便出台全国最早的沉香种植地方标准《白木香栽培技术规程》,先后开展了白木香高效栽培、良种选育及示范等科技项目,形成沉香培植体系。

短板:配套支撑不足、精深加工乏力、多产融合滞后

今年9月份,惠州市政协出台的一份“培育壮大我市沉香产业”专题调研报告显示,惠州全市沉香种植户共90家(其中企业49家、个体41家),个体种植户接近半数,且种植面积普遍较小,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的仅20家。从加工业看,调研组所考察的各地沉香加工企业,大多是家庭作坊式;从服务业看,各地沉香销售场所普遍较小且散。调研过程中,惠州沉香经营企业反映最强烈的就是沉香产业缺乏政策支持,企业大都未享受过财政资金扶持,有的企业甚至是首次与政府人员接触。

惠州培育壮大沉香产业,拟打造岭南“沉香之都”

惠州市政协组织开展沉香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活动

南都记者获悉,为推动惠州沉香产业发展,惠州市政协在大健康产业调研基础上,将培育壮大沉香产业作为今年专题调研主题之一。今年4-8月,由惠州市政协副主席詹小东领衔的沉香专题调研组,多次深入惠州博罗、惠东、惠城等地,并赴东莞、茂名和广西北海,海南海口、澄迈考察,通过走访种植基地、加工企业、科研机构和林业主管部门,全方位、多维度深入了解沉香产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研究探讨惠州沉香产业发展对策。

“惠州沉香产业发展的短板,主要体现在配套支撑不足、精深加工乏力、标准化结香技术不高、多产融合滞后。”惠州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称,尽管近些年部分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在沉香种苗培育、种植、结香、沉香精油萃取等方面的技术上取得了一定进步,但绝大部分沉香经营主体处于前期投入阶段,尚未有产品产出。且各企业间尚未实现抱团发展。

由于产业缺乏精深加工,惠州市沉香一、二、三产业联动弱,沉香加工、收藏等贸易规模小,带动能力较弱,导致沉香种植业和加工业未能形成有效对接,大量的沉香树无法转化为经济效益。这也是惠州沉香种植规模、历史文化优势至今未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破局:打造“惠州沉香”品牌,推进三产融合

南都记者从惠州市林业局获悉,惠州已计划制定出台关于推动沉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划(方案),明确沉香产业的目标定位、总体布局、发展路线图和推进时间表,引导相关资源要素实现有效集聚,实现惠州沉香企业抱团发展、规范生产。同时,大力推进特色沉香产品研发,鼓励药企深度开发高端的沉香医药用品、功能性保健品、高级香料、天然日化品、化妆品以及保健养生服务等“大健康”产品,打造“惠州沉香”特色品牌,进而打开国内国际市场,使惠州的优质沉香驰名海外。

惠州培育壮大沉香产业,拟打造岭南“沉香之都”

新圆沉香公司与科研院所合作,在博罗泰美的种植基地,采用人工诱导的方式促进沉香树结香

惠州市《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大力推动沉香等特色中药材精深加工发展,争取申报一批本土中药材成为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种类。在产业融合方面,惠州市相关部门一方面将加大力度支持沉香企业打造集沉香种苗培育、种植加工、产品和文化展示、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沉香三产融合示范基地,推广优质沉香培植和标准化结香技术,申请本土优质沉香地理标识;另一方面,积极招商引资,搭建沉香销售、宣传、展示平台,切实提升惠州沉香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沉香产业链可从农村延伸到城市,从农户到工厂,从材料集散到高端产品。为此,惠州计划建设沉香产业物联网平台,构建从种植、加工、收购、储存、运输、销售到使用的全过程可追溯体系,提高惠州沉香质量安全公信力。同步加快沉香鉴定大数据库平台建设,打造政府部门监管、新闻媒体参与监督、权威科技鉴定的社会公信服务平台。

惠东县日前印发《惠东县发展沉香产业实施方案》提出,以“公司 基地 林农”形式扩大特有品种绿奇楠种植面积,打造“惠东绿奇楠之乡”特色品牌。同时,规划建设“沉香加工产业园”,激活沉香市场流通,搭建沉香产业融资平台。

建议:弘扬惠州沉香文化,打造岭南“沉香之都”

惠州政协沉香专题调研组建议,要充分挖掘惠州深厚的沉香文化资源,鼓励沉香生产经营企业或行业协会申报“惠州沉香”地理标志,擦亮惠州沉香道地药材品牌,并积极创建自主品牌,提升“惠州沉香”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要着眼于打造岭南“沉香之都”,制定沉香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谋划沉香产业布局;整合利用现有科技、农业、林业等项目资金,并将市政协委员提案办理300万专项资金持续用于扶持沉香产业发展,同时为林业部门新增沉香产业发展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组织参展参会、技术培训、科普宣传、大数据平台维护等;强化用地保障,简化沉香种植设施农用地报批手续,安排专项建设用地指标,满足沉香加工、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需求;鼓励各地将现有闲置场馆改造为沉香展示、销售场所。

摸清沉香家底,建立中药材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议惠州市林业局建立包括沉香在内的中药材产业大数据平台,以经营主体填报、乡镇或林场核实录入的方式,对全市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并对统计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通过区域分布图、统计表等形式,全面、真实反映各类中药材在我市的种植、加工等情况。该平台应与市林业部门现有信息系统相融合,防止重复建设、重复投入。

提升沉香品质,试点推广奇楠种植和结香。要针对当前人工种植沉香品质差且不稳定问题,把嫁接种植奇楠作为提升人工沉香品质的有益探索,支持惠东县大力发展绿奇楠产业,将惠东县列为绿奇楠种植试点县,在桉树林改造、林业项目安排、科技攻关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待惠东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后,再在全市推广其试点经验。同时,鼓励企业继续探索创新结香技术,推动我市现有白木香资源科学开发、高效利用。

振兴传统中药,合作推动传统中药生产。在人工沉香品质全面提升的基础上,将沉香药用作为拓宽其销售市场的重点方向,林业、卫生、商务等部门要积极牵线搭桥,鼓励沉香种植企业与中药生产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将我市打造成为沉香药材生产供应基地,既为传统中药生产提供品质优良、安全性高、产量稳定的沉香药材,也为我市沉香药材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销售渠道。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引进相关药企在我市就近就地办厂,实现沉香生产、加工一体化。

促进三产融合,创建沉香特色产业园区。以沉香种植区为依托,通过项目申报的方式,以沉香种植龙头企业为主体,在惠东、博罗、惠城等县区各创建一个三产融合的沉香特色产业园区,并将沉香产业园纳入现代农业产业园或农业公园扶持范围,使其可享受现有的财政扶持政策。以园区为平台整合各类要素,推进沉香种植、加工、销售、养生等业态深度融合,通过统一监管、集中展现,让消费者对沉香产品看得见、摸得着,进而放心消费。要防止各园区同质化建设,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突出沉香药用、沉香工艺品、沉香健康养生等建设主题,打造各具特色的沉香产业园区。

强化科技支撑,推进沉香产业标准化。建议科技部门将沉香专题纳入市级重点科技专项,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申报市级科技项目,并积极参与省中药材重大科技专项竞争,争取省级科技项目资金。支持市林科所与国家、省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沉香生产加工技术研发,并牵头制定沉香种植、加工及产品等系列标准和规范。市农业农村、市场监管部门要将沉香及其产品纳入质量安全检测目录,加大抽检和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净化沉香市场。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黄海林 通讯员宋少兵 贺应科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