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图说玉米种植新技术(蹲点故事①丨创高产新纪录来看玉米密植技术)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20|点击次数:

粮农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人在做,天在收”。在刘水波看来,今年是老天爷在给喂饭吃,雨水丰沛及时但不过量,没有大风侵扰,是十分适合玉米生长的年份。

邹平市明集镇的农场主刘水波经营着邹平市明集镇丰鑫家庭农场,从2014年算起,他已经种了九年的粮食。今年,他种植的玉米亩产量达到了1800斤,这是九年中玉米产量最高的一年。

丰收不只发生在邹平。费县东蒙镇石沟村示范田种植的鲁单510,亩产964.09公斤,创山东山丘地区夏玉米实打高产新纪录。德州市临邑县富民家庭农场负责人魏德东承包的玉米双定向种植试验田平均亩产达到944公斤。滕州市西岗镇杈子园村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高产攻关田现场实收面积3.21亩,玉米平均亩产1218.81公斤。

“我从2009年开始种玉米,每年玉米的产量都会增长。”邹平市明集镇种粮大户宋明泉说,“刚开始那会,一亩地只能收900斤玉米,现在一亩地能收1600斤。”

蹲点故事①丨创高产新纪录!来看玉米密植技术

创新推广玉米种植技术,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等要素融合,是玉米单产提升、全省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的原因。

10月13日,刘水波家的玉米仅仅收了一半多,比往年的收获时间要晚。他告诉记者:“今年玉米的品种好,长势也好,不用着急收。适当晚收不仅可以提升玉米的干物质累积,还可以减少从玉米收获到小麦种植这段时间的地力浪费。”

今年秋收前,省农业农村厅下发《关于切实抓好玉米适期晚收和小麦适期晚播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玉米适期晚收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延长玉米灌浆时间,增加粒重,提高单产,是一项不用增加任何收入即可增产的重大节本增效实用技术。据专家测算,灌浆后期玉米晚收7—10天,每亩可增产50公斤左右。

“玉米籽粒上的乳线完全消失,基部出现黑色层,才是玉米真正的成熟的时候。”刘水波说。

“我开始尝试密植技术。去年,由于缺乏密植经验,同时心里也有点犯嘀咕,每亩地只种了不到5000株玉米,但仍然实现增产。于是今年我每亩地种植了5500株玉米。”分析自家玉米增产的原因,滕州市犇犇家庭农场负责人牛丽说。

打眼望去,在牛丽家阡陌纵横的田野里,玉米如同士兵般整齐地排列着,株距一致,分布均匀。每一株玉米都紧挨着另一株,形成了一片茂密的玉米海洋。掰下一个玉米,籽粒饱满。

之所以能够实现每亩地种植5500株玉米,是因为牛丽今年播种时采用了气吸式精量播种机。这种播种机不仅作业速度快,可以减少漏播现象,而且对种子损伤小。牛丽说,今年玉米的出苗率从原来的80%提高到了95%以上。

在费县薛庄镇,种粮大户张兆海今年采用的是“品”字形玉米播种机,播出来的种子一垄双行、一穴四株,间距宽窄交错,布局横竖成行,汇集了大垄双行、宽窄行、一穴多株、比空种植等玉米种植新模式的所有优点,垄与垄之间每穴都是“品”字形交叉种植。

“品”字形种植模式合理利用地块空间,将玉米种植密度从传统的每亩4200株左右提高到6000株以上。玉米亩均种植密度增加1500株,每亩可以增产350斤左右。另外,4株玉米一起生长,根部盘根错节,再加上该模式通风、透光性好,地头边际效应突出,提高了玉米的抗旱、抗涝和防倒伏能力,结出的玉米个大、粒饱满,玉米增产效果明显。

“宽窄行种植也是提升玉米单产的重要方式,今年,我采用了40∶80的大小行种植,不等距的种植让玉米更加通风透光,并且留出较宽的通道,便于水肥一体化管道的铺设,也使得施肥、除草等后续的秧苗管理更方便。”张兆海说。

邹平市后大城村种植大户夏玉富家的玉米亩产达到了1100公斤以上。“这不是因为品种有多特别,主要是因为我改进了农机。”夏玉富说。

夏玉富给传肥的农机换上了直径更大、宽度更窄的轮子,方便拔节期玉米株高1米以上后进行二次传肥,也能防止玉米种植间距改变后被压坏。

“今年我的玉米种植主要是50∶80,明年为了放大边行优势,我打算把较宽的行距调为100。”夏玉富总结说,“不仅如此,今年是第一年密植,没有经验,施加的叶面肥不够,来年还要继续追加。”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瑛琪 贾涵宇 报道)

蹲点故事①丨创高产新纪录!来看玉米密植技术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