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穿山龙种植(向阳花木易为春——绿色发展之“木”的故事)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22|点击次数: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 题:向阳花木易为春——绿色发展之“木”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周红军、孟昭丽、赵银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林木变“银行”,荒山变“金山”。“向阳花木易为春”,一个新理念的滥觞给现实带来一场华丽的蝶变。

赤水、沙县、鹿泉,记者走过的这三个地方,在中国地图上都只是非常小的点。它们的故事,也并不惊天动地。但小小的片段,却也足可让你感受到这场生态变革大潮中的无限风华。

一根竹的重生

2017年10月底,国务院扶贫办公布全国2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赤水成为贵州首个脱贫出列县。

怎么做到的?或许,我们可以从一根竹子的重生上,寻得踪迹。

赤水,素有“竹子之乡”之称。漫山遍野的竹子,成为当地政府脱贫攻坚的突破口。

一根竹子,可以变出多少花样?赤水人从竹笋到各类竹制品,再到竹海旅游……几乎将吃用玩“一网打尽”。

念好“竹子经”,财富滚滚来。“三多”村的变化,正是生动体现。黎明村在2013年时还是个有名的“穷三多”村:失学儿童多、贫困户光棍多、无业游民多。到2017年,却成了产业多、小老板多、收入多的“富三多”村。

变化的奥妙,在竹子上。乡村道路的修建,让竹子的采伐利用率大大提升,村民的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

这个村位置最偏远的黄连沟组,曾经的贫困户罗刚说,以前一家人守着竹子却没钱花,而今他家一年光竹笋的收入就有6万元,再不用为生计和孩子的读书费用发愁了。“没想到,天天抬头就见的竹子,让我们家过上了好日子。以后,这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竹子一端挑起了“生态”,一端挑起了“经济”,二者之间的和谐转化,带来的是生态和经济的皆大欢喜。

一根竹子的重生背后,是理念的大转变,是发展的大文章。

一片林的变迁

林改,福建是领航者,更是与时俱进者。

随着生态建设的推进,从2010年起,福建对一些位于交通主干线、水源地等重要生态区位的商品林实行限伐政策。

不砍,林农利益受损;砍了,生态环境受损。两难之境,如何破解?

三明市沙县为此进行了探索,打出一套精彩“组合拳”,实现了少砍树甚至不砍树也能致富,成功破解了这道难题。

这套“组合拳”的要诀在“机制创新”。

“四共一体”是一式,即通过“股权共有、经营共管、资本共享、收益共赢”的模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切实提高生态效益和经营效益。

创新赎买机制是又一式。推行直接赎买、定向收储、改造提升三种模式,重点推进“我出钱,你来改”的改造提升模式,既保障林农合理收益,又有利于提升林分结构和质量。

积极探索林业普惠金融新机制,建立林地经营权流转新机制等等,各式妙招环环相连。

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是“组合拳”招式的延伸。当地大力推广种植小吃配料穿山龙、金线莲、五指毛桃等炖罐药材,建成小吃配料示范基地3万亩,现在产值已达5亿元。

此外,政府鼓励种植楠木等名贵乡土树种,提升林木价值。沙县力争到2020年完成新种植珍贵树种1万亩以上,并打造楠木产业基地。

式式显功夫,招招见实效。而今,沙县林木蓄积量达1376万立方米,林农涉林收入从2014年的2699元提高到了2017年的4856元。

生态受保护,林农得实惠,双赢!

一座山的蜕变

漫步石家庄鹿泉区德明古镇景区,仿古建筑鳞次栉比、潺潺河水悦人耳目。让人难以想象,它原来是个荒山沟。“就是光秃秃的一片山沟沟,连树都没几棵。”当地人说。

这样的变化,在鹿泉,已经不是稀罕事儿。

就说石井乡的卧龙山,原来一直被水泥制品厂占据,坑坑洼洼的山体、弥漫的尘土,让很多人躲着走。而今,随着大年初一风情小镇项目的落户,一个集文化体验、创业孵化、生态居住、农耕采摘、户外拓展等多模块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特色小镇,正在有序打造中。

一座座山蜕变的背后,是壮士断腕,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是生态优先,重塑绿水青山,培育绿色产业。

鹿泉曾是传统的水泥之乡。党的十八大以来,鹿泉在集中分批拆除水泥建材企业的同时,全力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启动一系列造林绿化行动。

当水泥扬起的尘埃被涤荡一清,当伤痕累累的大山重新披上了绿装,鹿泉未来的发展路径也日益明晰。一条涵盖山水游、文化游、工业游、康养游、美丽乡村游的“旅游+”新业态,正成为鹿泉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座山蜕变,一片天变蓝。从昔日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今天的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素质”兼备,“财貌双全”!

赤水、沙县、鹿泉,从西南到东南再到华北,从一根竹到一片林再到一座山,它们都找到了“生态、经济、民生”的利益平衡点,激发了生态保护的动力,实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良好循环。

五年来我国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一半,森林面积增加1.63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近2000平方公里,绿色发展呈现可喜局面。

点点绿意,是美丽中国最亮眼的底色。各地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正书写着中国生态治理的绿色传奇。(参与记者:汪军、闫起磊)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