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一亩桑树种植多少株-棉花、桑树、蔬菜等作物的大面积种植,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变化?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27|点击次数:

在开始今天的文章之前,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同样的一块地如果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和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它们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如果一个社会广泛的种植经济作物,又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我想这个问题朱元璋应该已经考虑过了,并且还有了他自己的答案。明初朱元璋把经济作物的种植视为发展生产、恢复经济的一大利器,因此出台了很多鼓励种植经济作物的政策。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很多农民开始大面积的种植经济作物。我们就借着这个现象,来给大家聊一聊刚刚提出的那个问题。

朱元璋上台以后,面对战争过后的满目疮痍,发布政令鼓励老百姓种植经济作物。《明史》中是这么说的:“凡种桑、麻者,四年始征其税,不种桑者输绢,不种麻者输布。”根据当时政策的规定,只要是种植桑麻,四年之内不用交税,如果不种的话,就必须缴纳布绢。这么一来糖在前面激励,大棒在后面兜底。桑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很快就扩大了很多。

当时鼓励种植的经济作物的种类,主要有桑树、棉花、麻、果树、甘蔗、花卉、蔬菜等。接下来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简单的了解一下这些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以及地域分布的前后变化。

以浙江省海盐县为例,天启以前这里还没有种植桑树的习惯,到了天启年间,却开始大面积的种植桑树,据当地府志记载,到了一种“桑柘遍野,无人不习蚕矣”,桑树种植数量则“不可以株数计”的地步。

棉花、桑树、蔬菜等作物的大面积种植,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变化?

桑树

再以蔬菜为例,明代前期北京还没有白菜的种植,这个时候白菜的种植主要集中在南方,到了明朝中后期,白菜被引入北方,北京也开始大量的种植。并且成了北京过冬储存最多的蔬菜。

棉花、桑树、蔬菜等作物的大面积种植,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变化?

白菜

了解到它们种植面积以及地域分布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后,我们再来看看这种变化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

关于这一点,我们以棉花为例,做一下说明。在棉花广泛种植以前,棉花价格比较贵,麻的价格比较便宜,所以老百姓都是穿麻布衣服的。但是这种衣服穿上很不舒服,没有棉布透气舒适。棉花广泛种植以后,它的价格降了下来,老百姓也能买得起了,身上就换上了舒适的棉布衣服。

棉花、桑树、蔬菜等作物的大面积种植,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变化?

棉花

除了这些衣食住行方面的改变以外,还有一个变化就是老百姓明显感觉自己的收入增加了。以种植水稻和桑树的收入差异为例,种植桑树一亩最好的土地每年产桑叶2000斤,能卖五六两白银,一亩中等土地能产桑叶1000斤,能卖二三两白银,而最次的一亩土地一年也能卖一二两白银。如果种植水稻的话,一亩最好的土地每年能产粮两担,能卖六钱至一两。与种植桑叶相比,同等土地差了六到八倍。所以说广泛种植这些经济作物以后,老百姓的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变化。

改变了赋税的征收

明初,百姓夏税需要交麦,秋税需要交米,全国各地都是这么规定的。但是这样规定有一个不合理之处,因为中国地域十分辽阔,各地的物产并不一样,有的地方主要产麦,有的地方主要产米,有的地方两样都不产。这样硬性规定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因为各地种植有不同的经济作物,所以有人就想了一个办法,以米、麦为基准,设置了各种作物和它们的比例,然后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的作物按照这一比例缴纳赋税,这种方法也被称为折色。正是因为经济作物的大面积种植,朝廷有了丰富的作物进行选择,所以折色的实行才有了可能,赋税征收的方式也因此而改变。

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农业的兴盛。比如棉纺织业能够成规模的发展起来,必不可少的就是棉花的大面积种植。当这种农产品大规模出现时,必然会带来相关产业的变革。棉花的种植引起的是棉纺织业的变革,甘蔗的种植,带来的是制糖业的变革,桑树的种植,带来的是丝织业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基本上都是一种向前的推动作用,庞大的产量要求更大的生产规模,更先进的生产技术,更高的生产效率。种种因素积累到一起,就催生了产业的变革,手工业也就是在这种变革中不断地向前发展。

棉花、桑树、蔬菜等作物的大面积种植,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变化?

古代棉纺织业

以东南地区为例,最初老百姓的生产状态还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很少有大规模的作坊。但是当棉花大面积种植以后,小家小户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再使用,大的手工作坊应运而生。甚至形成了“人以布缕为业”的局面。棉纺织业兴起以后,它的下游产业,比如染坊业、纺车业、锭车业等也随之而兴盛。

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人们种植经济作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面向市场进行销售。通过一系列的商业活动,消化这些农产品,最终实现农民、商人的获利。当时市场上流通的商品最主要的有:粮食、棉布、丝、丝织品、盐、茶等,这里面除了盐以外,其余的都是和经济作物有关的产品。商人们行走四方,到各种经济作物的主产区进行产品收购,然后再运送到别的地方进行销售。当时江南的丝织品全国畅销,史籍记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千里而求罗、缯、帛者,必走浙之东也。”而这只是当时商业活动的一个缩影而已。可以说这些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催生了一系列的商业行为,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棉花、桑树、蔬菜等作物的大面积种植,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变化?

促进了工商市镇的兴起

老百姓种植经济作物以后,它们的加工一般都是集中到一个交通比较发达的地方,这样有一个好处,可以方便原料的收购和产品的运输。久而久之,就在这些经济作物的生产地,形成了一个个专业化手工生产基地,人们把原料运送到这里进行加工,加工完成以后再运送到其他地方贩卖,循环往复之下给这里带来了大量的常住人口和各种商业行为。这些地方就逐渐发展成了专业的工商市镇。

棉花、桑树、蔬菜等作物的大面积种植,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变化?

当时在全国像这样的市镇有很多,像松江府华亭县的朱泾镇,因为盛产棉花,所以就成了有名的棉布重镇。苏州府的盛泽镇因为桑树种植规模大,所以丝织业很发达,这里也成了全国有名的丝业重镇。

通过刚才的介绍,想必文章开头提出的那个问题大家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大家可以沿着这个方向再进行发散,多思考一下,欢迎你们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交流。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