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冰糖李种植技术-百名记者进百村|蓬溪县三凤镇书楼村:依托农业产业一体化大环线布局多元化产业相关新闻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27|点击次数:

来源:遂宁日报-遂宁新闻网

百名记者进百村|蓬溪县三凤镇书楼村:依托农业产业一体化大环线布局多元化产业相关新闻

3月1日《遂宁日报》第三版

村名片

书楼村位于三凤镇北面,距离县城约40公里,于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原来的书楼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群众居住条件差,村民举家外出务工的现象十分普遍。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书楼村下足绣花功夫,因村施策、因户施策,精准发力,依托农业产业一体化大环线,引进特色农家乐,发展核桃、仙桃、甲鱼养殖、肉牛养殖等观光休闲产业,形成了“山上林果、山下水产”的产业布局,乡村振兴薪火正旺。

大事记

●2014年,书楼村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

●2016年,书楼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2016年,书楼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万元。

●2019年,书楼村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

百名记者进百村|蓬溪县三凤镇书楼村:依托农业产业一体化大环线布局多元化产业相关新闻

书楼村村貌。

2月末的书楼村,油菜花、李花盛开,春意盎然,两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房屋整齐美观。几年前搬入安置新居的脱贫户柏素琼打扫完房子,又忙着和家里人一起腌菜,屋里屋外一片祥和。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书楼村以党建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形成了“山上林果、山下水产”的产业布局,村民们增收有渠道、乡村振兴有门路。曾经撂荒地成片、基础设施落后的书楼村,呈现出山清水秀、产业兴旺的新气象。

改善

建强基础设施改善生活条件

“以前的老房子简直莫法说,漏雨是常有的事。而且以前村里路也不好,出行很不方便,现在这边房子住起多舒坦,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吃、穿、喝都不愁。”柏素琼介绍说,脱贫攻坚工作以来,自己一家不仅搬进了漂亮的新房子,她还积极争到了村里的公益岗位,丈夫也能就近务工,一家人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变化来源于脱贫攻坚的久久为功。2014年以来,书楼村持续改造部分组道水泥路,全村组道路基本建设完毕,村民们出行难的问题得以解决;改整河渠、拦河堰、小河坝,村民生活生产用水有了保障;投入247.6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8户、49人,村民们搬进了敞亮的新居。

为确保大家伙“搬得进、稳得住、有事干、能脱贫、可致富”,书楼村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新村建设规划相结合,建成集休闲公园、便民超市、农家乐、文化室、卫生室、村级阵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农民社区,成为了新农村典范。

百名记者进百村|蓬溪县三凤镇书楼村:依托农业产业一体化大环线布局多元化产业相关新闻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蓄力

因地制宜发展多元产业

和柏素琼家隔着堰塘“相望”的,是书楼村的特色产业——书楼农庄。2月23日一大早,店员们就忙着扫院子、摘蔬菜、喂家禽。“农庄走的是生态路线,开业几年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游玩、垂钓。”农庄经营者徐兵告诉记者,2016年12月,他投入130万元,修建了农家小院、开辟了生态鱼塘,修葺完善了周边绿化,在三凤镇党委政府招商引资的好政策下,大胆走上了“走乡村旅游路,办生态农家乐”的致富道路。

近年来,依托农业产业一体化大环线,书楼村累计投入各类产业资金320万元,发展起核桃、仙桃、甲鱼养殖、肉牛养殖等产业,形成了“山上林果、山下水产”的产业布局。除了书楼农庄之外,书楼村还有多个专合社,其中,养殖甲鱼等特色水产的跃艳养殖专业合作社年收入达25万余元,养殖肉牛的军容养殖专业合作社年收入可达100万余元。

如今,书楼村的产业路还在不断延长,书楼村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还将不断释放。

致富

村美果香人气旺

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条件,产业的发展则让书楼村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实。在村两委的支持下,120多亩仙桃种植园从2016年开始慢慢发展了起来,如今,果树满园,每到收获的季节,果实缀满枝头。村民蒋德光曾经是贫困户,后来他来到村里的产业基地务工,收入增加,生活有了大转变,2016年成功脱贫。现在,有着稳定收入的蒋德光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围绕“休闲旅游村”定位,书楼村农旅产业不断发展,新村功能日趋完善,乡村旅游配套服务、入股分红、劳动务工等方式使脱贫户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输血”变成了“造血”。

2020年,书楼村村集体还入股40%发展了100亩冰糖李种植园,春天里种下的冰糖李已经在书楼村落地生根,村民们增收致富的底气更足了。“原来在仙桃种植园干活,这下有了冰糖李种植园,我两边都可以做活路,多做点就能有多的收入,每个月在地里忙个十几二十天,挣到一千多两千元,生活很满足了。”说起自己的生活,脱贫户蒋素芳十分高兴。

看着村里一派景美业旺的景象,书楼村两委干部也喜不自禁。他们告诉记者,下一步,村子还将凭借便利的交通条件,乘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东风”,继续发展优势产业,让村里景美、果香、人气旺。

百名记者进百村|蓬溪县三凤镇书楼村:依托农业产业一体化大环线布局多元化产业相关新闻

景色怡人的书楼村。

创业致富经

跃艳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跃

从山水中找到致富路

开春以来,跃艳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跃一直在忙碌。“天气热了,来钓鱼的人挺多,甲鱼的订单也一直在增加。这段时间,又恰好赶上果树要修枝……”2月23日上午,张跃刚从果树基地中出来,又一头“扎进”水塘子里捞甲鱼。

今年是张跃扎根书楼村的第六个年头了,2016年,凭着一股决心,他流转了百余亩地,搞起水产养殖和果树种植。“一直以来,我对农业种植养殖就很有热情,以前在老家也干过,熟门熟路。”张跃告诉记者,他的养殖场以水产甲鱼为主、四大家鱼为补。把鱼苗投进塘子后,他又在山坡上种下桃树苗、李树苗。

踏上农业这条路,张跃遭遇了许多艰难。“投入大、周期长,必须踏踏实实地干,自己管好护好。”为了照顾好鱼和果树,他带着一家人搬进村里,不论大事小事都亲力亲为。在他的精心管护下,鱼塘里的甲鱼和家鱼越长越好,果树也大面积挂果,年收入达25万余元。

靠着这一方水土发展,也不能忘记这里的乡亲。2017年,张跃成立跃艳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入股分红的模式,带动周边贫困户加入专合社。塘里、地里需要工人,村子里的贫困户就来做活路,增加了不少收入。“让我们的产品走向更大的市场,让乡亲们收入越来越高,这是我的目标。”对未来发展,张跃信心十足。他说,今后,自己还将继续深耕农业,把现有的产业做好、做精,在书楼村闯出一番新天地。

百名记者进百村|蓬溪县三凤镇书楼村:依托农业产业一体化大环线布局多元化产业相关新闻

张跃养殖的甲鱼长势喜人。

驻村帮扶记

书楼村第一书记吴长春

做扶贫一线的“老黄牛”

2019年11月,作为蓬溪县扶贫开发局选派的第一书记,吴长春来到三凤镇书楼村。到村后,他发现书楼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优势产业不突出。如何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做好两个贫困村合并的“后半篇”文章,成了吴长春履职后的最大难题。

初来乍到的吴长春一股脑扎进村里,田埂院坝随处可见他的身影,与村民拉家常,了解村里的真实情况,与党员促膝长谈,共谋村里的发展,在村民们心中,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吴长春深知脱贫攻坚越到后期越难的道理,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村委的配置上必须规模调优、干部配强。500多个日夜,吴长春弃假不休、力疾从公,将5名驻村队员紧紧团结在一起,握指成拳、拓荒开路。为了让群众稳定增收,他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引进业主并投入集体经济试点资金100万元,支持书楼农庄大力发展甲鱼养殖和冰糖李种植,打造集休闲、娱乐和餐饮于一体的休闲农庄,夯实了村里的集体经济。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吴长春第一时间召集队员下沉一线,吃住在村,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对各村民小组实施“轮流帮扶、网格管控”,为村民添资送物,还创新设立“居家式扶贫作坊”、拓展农副产品“云端销售”模式,让疫情期间贫困群众增收“不停步”。

如今,在各方力量的努力下,书楼村村民的幸福指数与日俱增。“下一步,要有效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吴长春非常坚定,“要发扬‘老黄牛’不怕吃苦的勤恳精神,多办实事,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记者手记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激活乡村发展潜力

百名记者进百村|蓬溪县三凤镇书楼村:依托农业产业一体化大环线布局多元化产业相关新闻

柏素琼一边做家务一边笑谈新生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4年以来,书楼村发展了多名党员和预备党员,村两委还积极引导致富能手和其他人才,鼓励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同时,村里培养起党员致富能手——村内党员积极搞产业,带头勤劳致富、科技致富,还吸纳了本村就业人员。除了党建引领之外,村里的村组干部在各项工作中也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让村里的发展越来越好,自己也从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注重激发村民的内在动力,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创造性,用好各项惠民政策,书楼村村民逐步过上了“生态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生活,这是书楼村的发展经验。

百名记者进百村|蓬溪县三凤镇书楼村:依托农业产业一体化大环线布局多元化产业相关新闻

书楼农庄。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面镜子,映照出基层党组织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方面是否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要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落实、见到成效;也要持续加强基层组织领导干部的培养,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好地凝聚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全媒体记者 李佳雯)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