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河南橘子种植-回龙圩:10万亩橘树断穷根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27|点击次数:

“娃娃上学堂,小伙娶婆娘,老乡盖楼房,脱贫致富奔小康,全靠柑橘来帮忙。”这首如今流传在永州市回龙圩管理区的民谣,生动描述了柑橘产业给当地百姓带来的实惠。

回龙圩管理区原为国营回龙圩农场,建于1958年,2001年改为现名。近年来,该区种植橘树超过10万亩。依托发展柑橘产业,持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能力。该区原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07人,2017年全区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到去年底只剩19人未脱贫。去年,该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万余元,比上年增长10%,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11月7日,趁着柑橘采收期,记者走进回龙圩,看这里是如何靠一棵棵橘树斩断穷根的。

技术为先 优质橘园户户有

上午9时,回龙圩八仙洞办事处户户大门紧闭,而田间地头却热火朝天。

贫困户练高文正在侍弄自己的11亩柑橘,看到八仙洞办事处党总支书记毛先进走过,赶紧放下手头的活儿,邀他看看自家的橘子,跟他讨教种植技术。“今年大旱,每亩大约只有5000公斤收成,种得不好。”练高文说,“去年我这一亩地种出8000多公斤呢!”

2007年,练高文从部队退伍,南下东莞打工,月工资只有两三千元,存不下什么钱。2012年,听说家乡柑橘产业越做越好,他决定回乡种植柑橘。

一开始,练高文心高气傲,谁也不服,在种植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效益也不好。后来,毛先进带着村干部上门做工作,还领技术专家到他家的地头,手把手传授柑橘种植技术。如今练高文不仅转变了观念,还成了土专家,说起种植技术来头头是道。“现在我每年纯收入有11万元以上,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和小孩,享受天伦之乐。”

回龙圩管理区坚持以“送树苗、送技术”方式,破解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的难题,不仅每年免费为贫困户提供脱毒柑橘苗木和绿色化肥,邀请高校专家现场授课,还在每个季度更新、发放一本《回峰柑橘》种植资料,根据季节规范化指导柑橘种植、管理,每月还有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为柑橘“把脉”。全区贫困户家家都有3亩以上优质橘园,户户能种出致富甜蜜果。

平台赋能 高价柑橘不愁卖

正是柑橘上市旺季,回龙圩大小柑橘园里随处可见挂“黑F”“鲁A”等车牌的汽车,但奇怪的是,街上却少见柑橘出售。

源卫柑橘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东平为我们解开疑惑:“村民生产的柑橘统一运到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销到广东、北京、山东、河南等地,变传统分散经营为‘抱团’式新型经营。目前,村里69户贫困户都加入了合作社。”

“我在合作社工作8年,只要手脚勤快,每月都能领到可观的收入,而且这里随时可以请假,家里的事也没耽误。”村民何春华说,当天她请了半天假,先到自家果林摘了几百公斤橘子运到合作社,橘子验收后,再去合作社上班。

“达不到标准的橘子,合作社是不收的。村民自尊心强,都有争优意识。你要是说他们的橘子不好,他们会难受好长时间。”毛先进笑着说,因为质量好,今年虽然是大年,回龙圩的橘子卖价又高,但仍是市场上抢手的“香饽饽”。

目前,回龙圩村村都有专业合作社,为果农提供柑橘种植技术培训、农资代购、用工代聘、柑橘销售等“一条龙”服务。每到柑橘成熟期,省内外经销商直接把大卡车开进果园,一车一车运走,供不应求,彻底免去了果农后顾之忧。此外,该区鼓励支持青年果农及返乡大学生广泛“触网”,拓宽柑橘销售渠道,春华秋实等电商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

农旅融合 果农上了“终身险”

走进高尚村,干净的水泥路像丝带般串联起片片橘园。一排红木青瓦的瑶族民宿坐落在群山脚下,80岁老党员蒋天江的新房就建在民宿附近,家园即景区。

蒋天江原来是农场员工,如今干不动了,每月可以领2000多元的“退休金”。前几年,他儿子在此地盖了三层小洋楼,邀请他一起入住,蒋天江一口拒绝:“我自己有钱,不用住你的房子。”他自己掏钱,挨着儿子的新房盖了一层,如今已迁入新居。

“现在回龙圩已没有真正的贫困户了。但脱贫不脱政策,我们还在不断探索新的路子,让村民的房子起得更好,让他们的幸福感更强烈。”回龙圩商务粮食局局长董勇表示。

回龙圩借树发展林下经济,“树上柑橘飘香,树下鸡鸭成群”,搞橘园生态种养一体化。同时,依托知青文化、农垦文化和连片10万亩柑橘,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目前,柑橘观光采摘园、橘园党建公园已开门迎客,投资5000万元的民宿村基本建成。已成功承办两届柑橘文化旅游节暨柑橘产业高峰论坛,共吸引游客6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亿元。

“管理区对柑橘产业上了‘终身保险’,从种植到销售都有政策保障。果农退休了还有养老金领,区内群众生活普遍得到保证。我们脱贫是真正斩断了穷根,原来的穷人绝少返贫,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回龙圩管理区党委书记盘志元说。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