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铁杆山药的种植方法-山药零余子直接播种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27|点击次数:

山药零余子直接播种高产栽培技术

山药属薯蓣科草本植物薯蓣( Dioscorea oppositaThunb. )的根茎,分布广泛 。 山药含多糖、淀粉、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突变、调节脾胃功能等功效 ,是中国著名的补益中药,也是传统的保健食品。 山药属无性繁殖,繁殖材料有山药栽子、山药段子和零余子。 在生产中常用前两者作为山药播种材料,零余子一般用于品种的提纯。 近几年来,由于山药市场的发展,用零余子直接播种生产山药,可节约播种材料,且山药外表根毛少,商品性好,深受农户青睐 。 现将山西省零余子直接播种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零余子的选择

以零余子直接播种种植山药,要获得高产,必须选择粒大饱满、形状整齐、颜色较深、外表光滑、顶芽完整、无病虫害的零余子 。 一般选择粒径在 1.2 cm以上、单体质量 1.2 g 以上、深褐色的零余子。

山药零余子直接播种高产栽培技术


山药零余子直接播种高产栽培技术


2 零余子处理

2.1 冬季处理及贮藏

零余子收获后,晾晒 5~7 d 后,用含水量 13%~17% 的砂土与 0.1% 百菌清粉剂搅拌均匀后一层一层埋藏,防止贮藏时病害发生和脱水。 贮藏室温度保持在 8℃~12℃ ,相对湿度 60%~70% 为宜。

2.2 播前处理

播种前 20~30 d ,取出贮藏的零余子,晾晒 5~7 d后,用 200 mg/L 的赤霉素溶液喷施后,放在经过晾晒后的湿润细沙中, 并用塑料膜盖住保湿保温, 催芽10~15 d 。 当 80% 以上的零余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3 整地施肥

3.1 选地

因山药忌连作且零余子苗期生长缓慢, 应选 3~4 年内没有种过山药、土层深厚( 80~100 cm )、水肥条件好、雨季不积水砂壤土或壤土为宜。

3.2 挖沟

播种前 15~20 d ,按照沟距挖好深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减少土壤的容重,晾晒土壤,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一般处理措施: 沟深 70~80 cm , 沟宽 50~60 cm ,沟距 80~90 cm (南北走向)。另外注意,山药零余子茎蔓缠绕的支架高 150~200 cm , 若山药沟为东西走向,为避免植株相互遮阴,要适当增加沟距,以100~120 cm 为宜。

3.3 土壤回填

每亩提前准备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2 000 kg 、复合肥( N-P-K 为 12-10-15 ) 50~60 kg 。 先将生土层土壤回填 25~30 cm 厚, 注意去除土壤中的砖瓦和石块,以减少山药根茎分叉,然后踩踏 1 次,减缓雨季畦面塌陷;接着再回填 25~30 cm 厚,踩踏 1 次;最后回填耕作层熟土, 此时土肥应混合均匀, 整平踩踏1 次,两侧起高、宽均为 10~15 cm 的垄。

4 播种

一般气温 15℃ 以上, 8~10 cm 地温稳定在 10℃时播种。 山西省播种时间大约为 4 月 1~25 日,山西南部早、北部迟。 上午开沟、浇水后,检查畦面是否有塌陷情况,若出现塌陷区域及时用土填好。 每沟播种2 行,株距 20~25 cm ,每行应离沟边 5 cm 左右。 将处理好的零余子轻轻压到泥土中,深 1.5 cm 左右为宜,然后覆盖地膜保温保湿。 出苗时,应及时放苗,预防膜下高温烧苗。

5 田间管理

5.1 搭架

用零余子播种所长出的幼苗, 出苗后先展开叶片,然后茎蔓才缓慢伸长 。 等茎蔓达 10~15 cm 时及时搭架,引蔓上架,防止茎蔓铺地而腐烂。 一般采用150~200 cm 长的细竹竿搭“人”字形架, 2 行竹竿分别向内侧倾斜交叉绑在一起固定, 交叉点距地面高90~100 cm ,在交叉点处用绳扎紧,防止竹竿左右晃动,增加架的牢固性。

5.2 肥水管理

零余子播种材料因前期生长速度非常缓慢,应加强生育期间的水肥管理。 当山药茎蔓长 20~30 cm时,应结合浇小水追施氮肥一次(亩施尿素 10 kg) ,不宜大水漫灌; 茎叶生长盛期每 20~30 d 浇水 1 次结合追施复合肥(亩施复合肥 20 kg ),水量可大些;块茎膨大期每 20~30 d 浇水 1 次结合追施复合肥 (亩施含钾高的复合肥 20 kg ), 促进块茎发育。 生长后期,叶面喷施 0.2% 磷酸二氢钾溶液 2~3 次,防止功能叶早衰。

5.3 中耕除草

根据零余子种植生长特点,中耕除草应注意:前期应早锄草(草高 20~30 cm 就锄);中期结合浇水追肥深耕,每次浇水及时中耕除草,一般进行 3~5 次。中耕掌握的原则是深 → 深 → 浅, 即生长前期宜深锄提高地温,中期适当加深,后期浅锄,避免损伤植株。中耕时注意,距离山药近的地方要浅锄草,防治损伤茎蔓。

5.4 零余子摘除及化学调控

由于此栽培技术侧重了土壤肥力和水肥管理,有些山药以零余子为播种材料可产零余子 。 为了减少山药生育后期零余子与块根争夺养分, 应及时摘除或者提前进行化学调控。 山西一般在 8 月上、中旬全部摘除零余子; 化学调控一般在 7 月中、 下旬到8 月上旬进行(方法:采用浓度为 150 mg/L 的多效唑溶液喷施 2~3 次 )。

5.5 病虫害管理

山西山药种植区,病害发生以根腐病、褐斑病为主;虫害以苗期地老虎为主。

5.5.1 山药根腐病 山药根腐病是半知菌亚门真菌引起的,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存活 2~3 年,通过土壤、雨水和施用带病菌的农家肥传播。 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重茬地、田间积水时发病重。 根腐病主要为害山药地下块根,块根受害首先出现水渍状小斑点或黄褐色坏死,逐渐发展成深褐色病斑,高温多雨季节病害发展迅速,发生块根内部腐烂。 有时病部表面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发病植株叶色不正,叶脉附近褪绿或叶缘坏死,带菌块根储藏时容易腐烂。 防治方法: ① 在雨季前及雨季,用 90% 疫霜灵 600 倍或 58% 甲霜灵·锰锌 600~800 倍液对茎蔓基部喷药预防。 ② 在病害发生初期, 用 65% 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洒或灌根。也可用 2.5% 适乐时悬浮剂 1 500 倍液灌根。疫病、根腐病混合发生的地块,要轮换使用以上药剂。

5.5.2 山药褐斑病 山药褐斑病是半知菌亚门真菌引起的,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来年春季,温湿度适宜时,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后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侵染时主要借助风和雨水传播。 发病条件是温暖多湿,特别是在生长期间遇风雨频繁或山药架内封闭,通风、透光条件差,空气湿度大,易发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斑出现在叶片两面,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小因寄主不同而异, 一般 2~21 mm , 叶斑中心灰白色至褐色,常有 1~2 个黑褐色细线轮纹圈,有的四周具有黄色至暗褐色水浸状晕圈, 温度大时病斑上有灰黑色霉层。 叶背色较浅,危害重。 防治方法: ① 选地势较高,通风良好地块种植;阴雨天注意清沟排渍,且不可在田间做业;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 ② 发病初期及时喷施药剂防治, 药剂可选用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5.5.3 地老虎 地老虎俗称土蚕、地蚕,属鳞翅目夜蛾科。 地老虎以幼虫危害寄主的幼茎及叶片,食性极杂。 地老虎常见的有小地老虎、 大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其中以小地老虎危害最普遍和严重。 防治方法:① 清洁田园。 杂草是地老虎的产卵场所,又是迁到作物的桥梁,所以早春铲除地头、地边、田埂路旁的杂草,并带到田外及时处理或沤肥,能消灭一部分卵或幼虫。 ② 精耕细作。 春耕多耙可消灭土面上的卵粒。秋季进行土壤翻犁晒白,曝晒 2~3 d ,可杀死大量幼虫和蛹,或进行秋耕冬灌,能破坏地老虎越冬场所,减少越冬基数。 ③ 诱杀成虫和幼虫。 对成虫可利用地老虎对酸、甜等物质的嗜好及趋光性,用糖、醋、酒混合液或黑光灯进行诱杀 ; 对幼虫可用泡桐树叶诱杀,将比较老的泡桐树叶用水浸湿, 傍晚均匀地放入菜地,每亩 70~80 片,次日早晨在叶下捕杀幼虫。 也可用灰菜、苜蓿、艾蒿、青蒿等混合,傍晚以小堆的方式放置在菜地,次日清晨捕杀堆内幼虫。 ④ 化学防治。高效氯氰菊酯灌根治重茬,稳增产。

6 收获及贮藏

6.1 收获

10 月下旬,山药茎叶枯 [吉山花瑶]黄,清理完支架后,完全清理茎蔓和残留体,再收获。 收获时应注意不要将山药损伤,避免不易保存。

6.2 贮藏

在仓库的地面,用砖砌起高 1 m 左右地埋坑,先在坑底铺上厚 10 cm 的干细沙, 然后将完整的山药按次序平放在泥沙上,一层山药一层泥沙,向上堆至离坑口 10 cm ,再用干细沙密封,一般隔一个月左右检查一次,发现病变的应及时剔除,以防蔓延。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