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种植机品牌-辽河岸边农业“土专家”冯宪国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27|点击次数:

文/于洋

唐朝人李绅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仅是古人的一厢情愿而已,因为谁也不敢保证有无灾情。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谈起农业几乎全靠“天意”。但是这里所说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土专家,就不信这个邪。他把技术培训课,开到田间地头,开到农家火炕上。什么地块种什么品种,什么时间种,用什么种子、化肥、农药等。讲得入情入理。凡是他服务的对象,都大丰收,享受成果的农民喜滋滋地称他为“土专家”。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冯宪国。

辽河岸边农业“土专家”冯宪国

冯宪国在自已的实验田里工作着

他今年六十岁了,小学毕业的他,干一行爱一行,无论做什么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常年种地、又做农产品生意、还兼职做劳务输出工作,但他最喜欢的是回到广袤的田野里。四十年来,他始终把种地当做主业。一心一意做农业,把自己的聪明与才智献给父老乡亲,因为他对这厚重的黑土地有着深深的情结,在他的眼里,黑土地上,到处孕育着希望。

他经常说:“每一个村、每一个农户的土地都不一样,甚至一条长垅都有不同点。选种子、选肥料、喷洒农药,都要因地制宜,对号入座,如果不精细化种植,肯定减产,严重了粿粒不收。”

他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简单地说,只做了一件事。每年都在自己的实验田里种植各种品牌的新品种。他的实验田有自己的责任田3垧、此外还流转30多垧地,分别种植玉米、花生等品种。对玉米、花生、蔬菜,高产探索与研究,从不间断。

他凭借着自身的种植经验,示范性地带动地方农业技术与科技创新的传播和应用,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机械化种植技术进步和生产服务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得到百姓的认可。 

他在位于卧虎镇五星村铁道旁边的一块试验田,用农村人说,这块地属三等地,就是说属贫瘠地,一般年份每垧地苞米产量在15000斤左右。而冯宪国的垧产量能达到30000斤,为村民们树立了一个示范性的样板田。每逢秋季,很多村民都停下脚步,在这里参观。

陈海占是双辽市卧虎镇九家子村种地大户,他在佐岭村与草原相邻处有一块玉米地,面积为8垧地,是典型的涝洼地,且偏碱性。通常情况下,这块地玉米产量在8000斤左右。冯宪国实地考察后提出了种植方案:选用了国内大品牌玉米种子,肥料用45%含量的掺混肥。采用先深旋耕、后播种办法。陈海占采纳了冯宪国的种植方案,当年收获了16万斤玉米,在当地产生了轰动效应,村民们奔走相告,纷纷现场观看,许多种地大户对冯宪国的种植能力表示赞同。争先恐后地聘请他当技术顾问。

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胜利乡解家窑村村民闫德福说:我家的有5垧玉米地,属坨子地,常年呈干旱状态。按冯宪国的建议,所选的种子、化肥、除草剂,及耕种时间、机械设备,果然比往年多3万斤粮。每垧多产4800斤,太高兴了,冯宪国才是我们农民的专家。

冯宪国一说起玉米、花生,就眉飞色舞,滔滔不绝,让人感受到他对玉米的那份热爱和自信。

他成长于乡野田间,扎根家家户户;不断钻研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农民传授致富经,帮助农户解决技术、信息难题。

这个富有创业激情和创新精神的“土专家”,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推动了当地农业发展。

他总是用农业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总是站在农业机械、改良种子、新型肥料的前沿。只要有新产品发布会、展销会,无论多远都去学习。

目前他正筹划组建现代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使服务能力专业化、服务体系标准化、服务内容多元化。按照政府“农业生产要素全面供给、农业生产全程服务”的目标要求,联合各个种植合作社、农机大户先后添置和更新了旋耕机、高速插秧机、植保无人机、收割机等农机设备,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作者工作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