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龙山县生姜种植面积(龙凤大地百合花开——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故事之一)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3-19|点击次数:

来源:【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莫成 通讯员 胡域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俊 通讯员 杨建华

“这里的土壤肥沃,特别适宜种百合。”12月27日上午,湖北省来凤县大河镇枫香坪村100亩新开垦的土地上,湖南省龙山县百合种植大户陈世舟正带领当地几名村民除草、施肥,开展百合冬季培管。

冬日的暖阳映照在黄色的土地上,看着地里冒出的一个个嫩绿芽头,陈世舟黝黑的脸庞露出灿烂的笑容。

29岁的陈世舟,已经是一名打理百合的“老人”了,百合种植规模超过500亩。“我吃的是百合饭,住的是百合屋,开的是百合车。”陈世舟笑称。

“龙山百合”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龙山群众发家致富的“法宝”。2023年,龙山县百合种植面积10.1万亩,总产量10万吨,总产值达30亿元,产量和销量稳居全国第一。

但百合需要轮作,龙山境内土地不足。来凤县与龙山县一衣带水,气候、土壤相近,交通便利,成为龙山群众种植百合的不二之选。

2023年7月,陈世舟看中了枫香坪村的100多亩抛荒地,便与当地签订土地流转协议,雇佣当地村民开荒种百合,至今已投入100多万元。

“今年百合收购价达到每公斤30元,亩产接近3万元。这100多亩地,除去成本,也能赚100来万元。”陈世舟信心满满。

龙山县和来凤县人相亲、地相连、业相近。龙山群众到来凤种百合,总面积超过1万亩。

12月27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来凤经济开发区的百年好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家人们,我们种植的卷丹百合食药通用,天然富硒,是养生必备佳品。”直播间里,公司负责人陈玉梅正忙着向网友介绍百合的功效。

今年53岁的陈玉梅是龙山县洗洛镇牌楼村人。30多年来,她艰苦创业,让龙山、来凤等地名不见经传的百合,从武陵深山走向大城市餐桌。

出身农村的陈玉梅,没上完初中就辍学了,从小和妹妹一起跟着母亲种百合。1990年结婚后,公公婆婆分给她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50公斤百合种子。勤劳聪慧的她,将50公斤种子每年翻种,到了1999年,亩产竟然超过1000公斤;到了2000年,10来亩田收获了1万公斤鲜百合。

陈玉梅多次到上海、南京和重庆等地沟通对接,打通了百合空运渠道,成了第一个百合空运开拓者,“龙山百合”品牌走向全国。

2014年,受陈玉梅的邀请,妹妹陈玉萍放弃了在外企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和姐姐一起创业。同年,两姐妹参加来凤县“一会一节”商品展销会,来凤县招商局多次邀请下,姐妹俩决定到来凤投资办厂。

2015年2月,来凤县百年好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落户来凤县经济开放区科隆新经济工业园,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在来凤县大力发展百合产业。

为进一步拓宽市场,陈玉梅创立了自有品牌“云裳姐妹”,并注册商标,建立标准化生产厂房。公司生产的百合花茶、百合菌汤包等系列产品进驻各大商超、机场、火车站、旅游区等土特产店,受到消费者的青睐。2022年,百年好合农业公司销售超过3000万元。

2011年龙凤示范区设立以来,两县高位规划,加强产业引导,不拆台,不恶性竞争,而是互通有无,助力特色产业一体发展。两县以酉水河为界,规划共建龙凤百亿产业园,成功培育“龙山萝卜”“里耶脐橙”“来凤生姜”“来凤藤茶”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产业协同带来的产业集聚效应正不断放大。

2022年,龙凤示范区实现生产总值211.32亿元,比2011年增长167.62%;财政总收入19.67亿元,比2011年增长166.53%。

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