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棉花种植上报系统(初夏看栽种|全程机械化,有补助、有免费植保种棉花像种玉)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3-19|点击次数:

到5月10日,陈景国用20天的时间,完成了2022年的3000多亩棉花播种任务。“都是机械在干活。”他说。

种子播下地,有地膜提温保墒,六七天就可出苗。出苗后的放苗(地膜覆盖播种的棉花等出苗后,及时弄破苗上的地膜,让放苗出来)现在还要靠人工。“再以后的给棉苗培土、田间植保、最后采棉,全部机械化了。”陈景国说。

今年墒情好,陈景国在播种时,又把播种质量放在第一位。早播下的种子,已经出土、放苗,而且苗齐苗壮。

初夏看栽种|全程机械化,有补助、有免费植保...种棉花像种玉

空中拍摄的陈景国在播种棉花的情景。图片上部是刚播种完的棉田。

初夏看栽种|全程机械化,有补助、有免费植保...种棉花像种玉

早播的棉花种子,已经出苗。

在大田作物中,种植棉花以前可以说是用工最多的。除了耕地,棉花的播种、田间管理、采收曾经全靠人工。尤其是人工拾棉,家里没有二三个劳动,农民都不敢种10亩以上的棉花,怕忙不过来。

55岁的陈景国是无棣县西小王镇西黄村农民,也是景国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今年播下的3000多亩棉花,其中2000亩是合作社的,1000多亩是当地农民的。

“我播种的棉花,行距都是70厘米。”陈景国说。当地农民传统的种棉模式,行距是40厘米左右。

说起种70厘米行距的棉花,陈景国说有三大好处。首先是机收,70厘米的行距,适合用大马力拖拉机带动采棉机收棉花。其次是通风透光条件好,棉田不会出现烂铃现象。第三是保水保温性更好。同一亩地中,行距越大,被地膜覆盖的地方越多。覆盖地膜的作用,是为了提温、保水,地膜覆盖的地方更多,提温保水的效果就更好。

“行距增加到70厘米,株距却缩小了,一亩地保持有6000~8000棵棉花,产量比传统播种模式要高。”陈景国说。

今年无棣县棉花适宜播种期前,下了两场雨,墒情好。棉花播种机前部有推土板,可以把表面的干土层推开,把棉种直接播在湿土层。“加上这种推土板,看起来是个很小的改进,却能起到大作用。”陈景国说,“不推开上面的干土,播浅了种子在干土层,不利于发芽;播深了,种子可能没力气钻出土来。”

机械化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还大幅度节省种植成本。陈景国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有50多台拖拉机,从种到收各种农机具齐全,这为他大面积种植棉花提供了有力保障。他举例说,播前要耙一遍地,他的大拖拉机一台一天能耙二三百亩,耙一亩地的费用不足2元钱;播种用的是棉花覆膜播种机,施肥、播种、覆膜一次性完成,一个机手开拖拉机,后连跟着位妇女看播种、覆膜情况,一天能播三四十亩,人工加油钱一亩地十二三元钱;植保用无人机,面积越大成本越低;他的采棉机,一台一天可以采100多亩棉花。

初夏看栽种|全程机械化,有补助、有免费植保...种棉花像种玉

传统的种棉方式。地膜要人拉着覆盖地里播下的种子。

初夏看栽种|全程机械化,有补助、有免费植保...种棉花像种玉

这是2021年10月机采棉的场景。

因为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陈景国这些年每亩棉花的平均纯收入在500~800元之间。“现在人工费用这么高,如果种棉花还像以前那样大量用人工,我大面积种棉肯定赔钱。”他说。

因为人工费用提高,加上近些年棉花价格不高,无棣县的棉花播种面积,从2017年12.33万亩,降到2021年的5.25万亩。2022年,这个县的棉花播种面积,达到8万亩。

无棣县棉花播种面积开始恢复,主要有三个原因。棉花价格上涨,籽棉由前几年的每斤2元多涨到3元多;机械化大大降低了棉花种植成本,相应提高了每亩的纯收益;鼓励政策起了作用。

“在西小王镇,只要提前上报棉花种植计划,并按照行距70厘米的机采要求种棉花,政府免费提供种子,每亩地补助85元的机械作业费,提供6次免费植保。“陈景国说。

无棣县有些乡镇多盐碱地,种小麦、玉米产量低,如果种棉效益还可以,当地农民还是愿意种棉花的,政府也在积极鼓励农民种棉花。

越来越多的农民观念变了,今年选择按机收要求种棉的农民多起来。西黄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个村前几年只有几个大户种棉花,年播种面积三四百亩;2022年,这个村的棉花播种面积提高到1000多亩,并且全是按照机收要求播种的。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孙成民 通讯员 高士东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