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东北黄豆种植技术(吉林地区大豆高效栽培技术)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3-19|点击次数:

#春耕进行时#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区域内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且耕层深厚,具有良好的保肥保水能力,为大豆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2022年国家启动大豆油料扩种计划后,吉林省面临着扩大大豆种植面积80万亩的任务目标,大豆总面积则需达到460万亩以上。基于此,为保证大豆这一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探讨吉林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吉林地区大豆高效栽培技术


1 栽培前准备

1.1 选地

根据大豆耐酸性弱、耐碱性不佳的特点,结合大豆根瘤菌发育要求,应选择有机质含量高、水肥保持性佳、土壤容重低、土层疏松且前茬非大豆(大豆与玉米、水稻进行3年以上轮作)的地块。

1.2 整地

秋季整理大豆种植地,机械翻耕破碎大土块,深翻20 cm及以上,耙平后起垄,可建宽度为60~65cm的小垄,也可建宽度为120~130 cm的大垄。在整地期间,根据大豆根瘤固氮特点,优选大豆专用肥(N∶P∶K=13∶26∶13或13∶21∶15),或者依据25 kg/hm2尿素、150kg/hm2磷酸二铵、100kg/hm2钾肥、20kg/hm2多元微肥的标准,均匀施加底肥。施肥方式为机械施肥,将适量肥料分层洒在大豆植株侧。其中上层种肥施加在播种层下3~5cm处,下层底肥施加到播种层下12~15cm处,多元微肥、腐熟农家肥均条施到播种层下,促使底肥与大豆种植地内土壤均匀混合。

吉林地区大豆高效栽培技术

1.3 选种

根据大豆生长发育期内吉林省有效降雨少的特点,选择当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优质高抗旱、抗病虫且产量高的品种,如“九农26”“丰交7607”“吉育47”等。一般根据积温区差异,大豆种植品种也具有一定差异。“吉育47”适宜栽植在年平均积温2550~2650℃的温凉区;“丰交7607”则适宜栽植在年平均积温2650~2750℃的温和区;“九农26”适宜栽植在年平均积温2750~2850℃的温暖区。

在品种确定后,去除含虫眼、松散、干瘪、病弱的种子,保证良种纯度达到99%,净度达到98%,发芽率达到95%,以确保种植成功率。

1.4 晒种拌种

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将塑料袋(或麻袋)铺到平整水泥地上,再将大豆种子均匀摊铺到塑料袋(或麻袋)上,晾晒2~3d,定期翻动,以杀灭种子表面病菌。

晒种后,根据说明书要求,将大豆种子与适量无沉淀、无结块的多福克种衣剂(或大豆专用种衣剂、硼钼微肥)拌和,提高大豆苗期抗病虫能力,培育大豆健壮苗系。

2 栽培技术

2.1 播种期

5 cm土层日平均地温稳定在8~10℃,且土壤含水量达到60%~70%(手握成团、落地散开)时进行播种。吉林地区大豆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最佳播种时间为5月初。

2.2 播种法

在播种时间确定之后,依据小垄双行(或大垄三行)种植要求,借助大豆精量播种机,在等距精量(或半精量)播种模式下,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作业。一般大豆播种开沟深度为5cm。根据土壤密实度,可以适当调整大豆播种开沟深度。在土壤密实度较高的地块,可以将大豆播种开沟深度调整为4cm;而在土壤密实度较低地块,则可以将大豆播种开沟深度调整为6 cm,确保大豆成活率。

在开沟后,依据2~3粒/埯的标准进行点播。根据品种特点,调整埯距,对于矮秆且分枝数量少的大豆品种,埯距需保持在18~21cm;对于高秆且分枝数量多的大豆品种,埯距需保持在22~25cm。同时根据大豆品种特征、土地肥水条件,结合高肥力地块稀植、低肥力地块密植的原则,控制大豆种植密度在18×104~20×104株/hm2。

3 栽后管理

3.1 查苗

大豆播种完毕,种植户应定期进入大豆种植地查看出苗情况,如有缺苗要尽早补苗,确保大豆高产。在全苗的情况下,根据密度控制要求,选择大豆苗2叶1心期进行人工间苗,去除杂乱苗、小苗、病苗,确保大豆田内光资源、肥料资源与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2 灌溉

大豆在出苗分枝期对水分需求较少;进入大豆分枝开花期,可以提高大豆灌溉用水量;大豆开花结荚期,灌溉量需达到最高水平;大豆结荚鼓粒期,可适当减少灌溉用水量;大豆鼓粒成熟期,要再次减少大豆灌溉用水量。

在大量灌溉或暴雨后,大豆种植户应及时中耕翻土,破除土壤表层板结状态,确保大豆子叶顺利破土、根系顺利发育。

3.3 追肥

根据大豆田间生长势头,适时适量施肥。在大豆植株叶片发黄、生长势头较弱时,适当补充肥料,包括 15m3/hm2腐熟农家肥、45~55 kg/hm2氮肥、45~55kg/hm2磷肥、30~35kg/hm2钾肥、13~15 kg/hm2多元微肥。施肥方式为老沟深施肥,在未中耕情况下,借助翻地工具开沟,将适量化肥撒入沟内后合垄并镇压,确保墒情稳固。

在大豆开花结荚期,对营养元素需求较为旺盛,可喷施氨基酸类叶面肥。叶面肥用量为750~1500 g/hm2,叶面肥使用时需与450 kg/hm2的清水混合均匀。首次喷施叶面肥后,间隔7d,再次喷施硼砂(或硼酸)叶面肥,硼砂用量为7.5~15g/hm2,叶面肥使用时需与 450kg/hm2的清水混合均匀。

吉林地区大豆高效栽培技术


在大豆鼓粒成熟期,为避免缺肥引发的早衰减产问题,结合地上植株衰老、地下根系吸肥能力减弱的特点,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微量元素叶面肥,并将适量植物生长添加剂加入叶面肥内。叶面肥用量为1.5g/hm2,叶面肥使用时需与450 kg/hm2的清水混合均匀,微量元素肥料用量为700g/hm2,一般为0.1% 钼酸铵溶液。

3.4 病害防治

在吉林地区大豆生长过程中,大豆霜霉病、锈病发生概率较高,对大豆生产效益造成了较大不利影响。

3.4.1 霜霉病 霜霉病在吉林地区大豆生长期间高发,主要表现为大豆植株出现褐色斑点,后期叶片两侧出现绿色斑点,且背面密布灰白色霉层,严重时会直接导致大豆植株死亡。为降低霜霉病危害,可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的基础上,均匀喷施乙磷铝药剂350倍液。

3.4.2 锈病 大豆锈病在潮湿多雨季节高发,主要表现为大豆叶片密集分布小型锈斑,后期发展为小型黑色斑点,对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有直接影响。针对大豆锈病,可以在发病初期均匀喷施10%抑多威乳油3000倍液(或4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d或10d喷洒1次,连续喷洒3~4次。

3.5 虫害防治

吉林地区大豆生长过程中,食心虫、根潜蝇发生概率较高,对大豆种植生产效益造成了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

3.5.1 食心虫 食心虫主要发生于大豆生长后期,其幼虫会啃食大豆豆荚,并在成熟大豆颗粒内做茧越冬,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质量。为降低大豆生长后期食心虫危害,可以将50 g白糖(或红糖、蜂蜜)与950mL的25%噻虫啉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均匀混合,并加入25g白醋、8g白酒,配制成糖醋酒溶液。将糖醋酒溶液放入养虫盒内,将养虫盒埋入大豆田间垄沟内,养虫盒口稍高于地面,两个养虫盒之间距离为50m,诱杀食心虫。若食物诱饵杀虫法无法发挥良好作用,大豆种植户也可以在食心虫产卵高峰期释放赤眼蜂,利用天敌防治食心虫。

3.5.2 根潜蝇 根潜蝇是吉林地区大豆的主要虫害,其幼虫可以钻蛀到大豆根部皮层、木质层,其粪便可腐蚀大豆植株,致使大豆植株死亡。为降低根潜蝇危害,大豆种植户可以采取轮作换茬、秋季深翻、增施腐熟有机肥、种植抗虫品种等农业防治手段,并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选择噻虫嗪600g/L、5%阿维菌素等低毒化学农药,或者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等生物药剂。其中吡虫啉按大豆种子质量的0.8%拌种,拌种时加入种子量1%的水;而5%阿维菌素、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则需要按浓度配比后均匀喷洒到大豆植株上。同时在根潜蝇成虫期,将白色(或蓝色、绿色)粘虫板悬挂在大豆种植田间,诱杀根潜蝇成虫。

3.6 草害防治

在大豆播种后、出苗前,种植户应均匀喷洒乙草胺稀释液,灭除多年生杂草,用药量为10.5mL/hm2。对于大豆田内的1年生禾本科杂草,则均匀喷洒50%乙草胺乳油2.5 kg/hm2与45%广灭灵乳油0.85 kg/hm2(或20%氯嘧磺隆可湿性粉剂80g/hm2),并封闭土层,以降低野燕麦、马唐、狗尾草、牛筋草危害。同时应定期进行大豆田人工除草,中耕10cm并蹚大垄,依据大豆植株第一复叶节以下的标准培土,降低杂草对大豆植株生长的影响。

在借助除草剂去除杂草的同时,种植户也应对除草剂药害进行防控。即利用奈安800g/hm2与除草剂均匀拌和,或者在大豆苗期均匀喷施奈安2500倍液,奈安用量为750 g/hm2,以缓解土壤中残留的除草剂,避免除草剂过量影响大豆植株生长发育。

4 收获

适时收获是大豆种植生产效益提高的关键。在摇动大豆植株时听到响声且大豆植株叶片脱落92%左右、叶柄脱落82%左右时,使用机械收割大豆,在大豆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时刻脱粒装袋,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

5 总结

作为大豆主产省,吉林省大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在此背景下,大豆种植户应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适时整地,再选择本土优良大豆品种,适时栽种,在栽种后科学施肥、灌溉与除草,确保大豆种植生产效益不断提高。

作者:刘 丽、赵 英、高 英(吉林省舒兰市),来源: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年第2期,图文编辑:天山植保。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