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北京土豆种植基地(小土豆大学问北京援建马铃薯博物馆,帮4300个贫困户脱贫)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3-19|点击次数:

“种了一辈子土豆,只知道种土豆、收土豆、卖土豆,却不知道土豆里还有那么大学问。”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马铃薯种植户李紫说,自从家门口建起了马铃薯博物馆,他常来这里参观,了解到各种新型马铃薯的种植技术和马铃薯在当地的种植历史。

小土豆大学问!北京援建马铃薯博物馆,帮4300个贫困户脱贫

其实,马铃薯博物馆带给当地的,还不止这些。

土豆,学名马铃薯。因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乌兰察布盛产马铃薯,有着悠久的马铃薯种植历史,拥有400万亩土地适宜种植马铃薯,种植面积及鲜薯年产量均居全国地市级首位。早在2009年3月,乌兰察布市就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都”。乌兰察布马铃薯产业以其固有的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乌兰察布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小土豆大学问!北京援建马铃薯博物馆,帮4300个贫困户脱贫

然而,当地农民守着“金豆豆”却过着苦日子,“中国马铃薯之都”的品牌效应一直没有充分发掘。“直至2016年,乌兰察布居然没有一座专门介绍马铃薯的文化场所。”当年落户乌兰察布察右前旗的北京房山企业——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长安说。

“从落户乌兰察布建马铃薯国际一流生产线的同时,我们就开始谋划以北京标准在乌兰察布建设一个与中国薯都相匹配的国家级马铃薯博物馆。”刘长安决定以此帮助乌兰察布打造“中国薯都”的品牌文化,提升乌兰察布马铃薯知名度、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从而推动相关产业大发展。

小土豆大学问!北京援建马铃薯博物馆,帮4300个贫困户脱贫

2018年3月,凯达公司在察哈尔右翼前旗京蒙产业园投资建设“中国薯都马铃薯博物馆”,2019年2月建成试运营,2019年8月起免费开放。该馆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是一个完全按照“北京标准”、采用高科技建成的现代化综合性展馆,融合展览、科普、体验、互动于一体。

“建设‘中国薯都马铃薯博物馆’,主要是为了用文化引领马铃薯以及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增收奔小康。”刘长安介绍说。

2019年9月11日,博物馆开放半年后,“中国乌兰察布马铃薯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大会”在此召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博物馆让国内外行业大咖“眼前一亮”、赞不绝口,大家也开始对“中国薯都”乌兰察布刮目相看,也促成了多项合作落户乌兰察布。

今年6月12日,博物馆迎来了北京现代农业名企——宏福集团代表团参观调研,代表团看到北京房山企业在此发展建设的业绩,赞叹不已。于是坚定了该集团在察右前旗投资30亿元建设“乌兰察布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信心,当天就与察右前旗签订合作项目。

该集团负责人当场拍板说,凯达公司帮助乌兰察布建设了马铃薯产业,引进了国际一流的马铃薯生产线,让乌兰察布马铃薯走向了世界市场,带动4300多贫困户就业脱贫,值得他们学习。该公司要帮助乌兰察布建设第一个现代化农业基地,以智能温室设施农业为核心,打造服务首都的“中央厨房”及安全果蔬食品供应保障基地,同时助力乌兰察布脱贫攻坚。

该项目的建设是宏福集团与察右前旗发展的双赢之举。建成之后的农业产业园持续保障首都市民菜篮子,同时可以促进察右前旗各项经济指标的提升,并实现带动产业升级、提高劳动力素质等多方面社会价值。未来,将在察右前旗形成文旅康养农多版块综合的北方发展总部,实现双方长足的发展合作。

如今,马铃薯博物馆已经成为乌兰察布市对外宣传的窗口,帮当地马铃薯种植户扩大了市场,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就连李紫卖自家马铃薯时也觉得硬气多了,“我们这儿是‘中国薯都’,不信你到博物馆去看看。”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韩梅 满志禹

编辑:胡德成

流程编辑:郭丹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