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小麦的种植要求(冬小麦播种及栽培技术要点)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3-19|点击次数:

一、播前准备

1、选定地块:

一是要选择集中连片、平整度高,灌水渠道和机耕道路配套,基础条件较好的高标准农田;二是要选择盐碱含量轻、没有明显盐碱斑,通透性与保水保肥性能好,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高的沙壤土或壤土地;三是要选择水源有保证、滴灌设施配套、整地播种机械齐备、物化投入有保证的农田。

2、灌好播前水:

轻度盐碱含量的复播玉米倒茬地和早熟棉田倒茬地种植滴灌小麦,可在复播玉米、棉花采收前7-10天,利用前茬作物田原有滴灌带滴水20-30方,以利抢墒整地播种。

“干播湿出”地块:不需要浇灌播前水,可采取播后及时滴水方式,助苗出土。

3、施肥整地: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小麦播种质量、出苗率、出苗整齐度和出苗后生长发育。

冬小麦播种及栽培技术要点

(1)施足基肥

犁地前,采用全层施肥技术施足基肥。在耕翻前亩施腐熟农家肥2.5-3方、尿素10公斤、磷酸二铵20-25公斤、硫酸钾5-8公斤。施肥时,做到撒施均匀、不留死角。

干播湿出”地块:结合犁地每亩施优质农家肥2.5-3方或商品有机肥100-150公斤,可不基施化肥,全部采用滴施。

“地膜小麦”地块:采用地膜覆盖后,如果有机肥、氮肥基施用量过大,在早春晴天高温时段,挥发的游离态氨和有毒气体不能顺畅排出膜外,有可能造成烧苗。应减少基施氮肥用量,尽可能不施用未完全腐熟的农家肥。

  1. 精细整地
  2. 施足基肥后,及时进行耕犁、旋耕耙耱。整地时,要求扣垡严实、不漏茬;犁地深度25-30厘米;旋耕耙地深度10-15厘米为宜;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3. 干播湿出”地块:因没有灌水,土壤干而易碎,在常规铧式犁耕地后,不用联合整地机整地,及时使用分流式平土机(大型平土框)对表层土进行耱平、镇压等作业,使表土层更加细碎平整,并且改变其因为无墒虚松易于“流动”影响播种质量的状态,从而使耕作层土壤达到“上实下虚”良好的待播状态。
冬小麦播种及栽培技术要点


  1. 4、选种备种:
  2. 选准优良品种:提倡选用适合当地气候特点,具有品质优良、耐寒耐旱、抗病抗倒、抗干热风、亩产可达700公斤以上高产潜力的优质高产品种,推荐选用新冬22号、新冬55号、新冬59号、新冬60号等优质高产品种。
  3. 备足高质量种子:种子质量要达到国家良种标准,即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85%、含水量≤13%;适期播种麦田,应按每亩20-22公斤播量,备足种子。
  4. 种子处理:选用种子需经过防病药剂包衣,建议使用商品化包衣种子,从源头预防病源传播;播前选晴天晒种1-2天,增强发芽势、提高出芽整齐度。
  5. 5、滴灌带选型
  6. 选择的滴灌带滴头流量、滴孔间距应根据土壤质地不同而有所区别。壤土及黏土地,选择滴头间距20厘米,滴头流量2.2-2.6升/小时的滴灌带;轻壤和沙壤土可选择滴孔间距20厘米,滴头流量 2.8-3.0升/小时的滴灌带。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市场上滴灌带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差异较大,存在大量滴头间距和滴头流量极不规范的劣质产品,应用“干播湿出”技术,对滴灌带质量有着严格要求,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7. 二、适期播种
  8. 1、播种期:平原冬麦区适播期为9月25日-10月15日;冷凉山区谷地适宜播期为9月5日-9月25日。
  9. “地膜小麦”播期:“地膜小麦”仅适用于极晚播小麦,时间界定为10月25日~11月15日期间播种的冬小麦,播早了会造成冬前麦苗生长量过大。
  10. 播种量:适期播种小麦,亩播量以22~25公斤为宜;迟播的麦田,按每迟播1天、增加0.5公斤播种量进行调整。
  11. “地膜小麦”播量:“地膜小麦”能提高冬前出苗率、分蘖率,春季分蘖旺盛并增加成穗率,容易造成群体过大而增加倒伏隐患,因此播种量要适中,应比常规晚播地块小麦适当减少播量。一般每亩播量18~20公斤为宜。
  12. 3、播种及滴灌带布带方式
  13. 使用安装北斗导航的大型拖拉机,12或24行播种机。
  14. 15厘米等行距播种:要求滴灌带布带与播种同步一次完成。建议滴灌带随播种同时铺设,具体按照1带4行、间隔60厘米、埋深1.5-2厘米、顺播种行向铺设,滴头向下,确保布管顺直、深浅一致、覆土均匀,滴灌带连接到支管,尾部打结埋入土中固定,防止滴灌带随风漂移。
冬小麦播种及栽培技术要点


  1. “缩行增密”播种:将开沟器安装间距由原先的15厘米调整为12.5厘米(或13厘米),要求滴灌带布带与播种同步一次完成。布带按照一带四行,每50厘米铺设一条滴灌带(小麦行距12.5厘米);或每52厘米铺设一条滴灌带(小麦行距13厘米)。播种量:适期播种建议亩播量25-28公斤(新冬22号、新冬60号每亩播种量25公斤,新冬55号每亩播种量26公斤,新冬59号每亩播种量28公斤),迟播的麦田适当增加播种量。
  2. “加行增密”播种:“加行增密”栽培技术是在常规小麦播种的一个播带(幅宽3.6米、24行、行距15厘米)内,均匀地增加24行,使常规宽行15厘米模式变为窄行7.5厘米模式,播量与常规一致,以拉大小麦株距使其在单位面积内分布更加均匀,增加通风透光性。目前,农机市场的24行小麦播种机,如果改成48行,要增加24组圆盘开沟器,结构上还要进行改造,技术难度较大,另外改造后稳定性差。因此,建议购买“加行增密”专用48行播种机。
  3. 播种质量:要求播种深度4~4.5厘米,做到定量下种、落籽均匀、深浅一致、播行端直、接行准确、不重不漏、到边到头、覆土严密、镇压严实,确保一播全苗。
  4. “干播湿出”播种:播种后立即进行主管、副管、三通和毛管等地面滴灌系统的连接工作,做好地头毛管折套埋压处理工作,及时完成地面管道安装和滴水试压,做到毛管无喷漏,连接处无渗漏,主副管无泄漏和压力指标稳定。保证在播后48小时内滴出苗水,滴水量20方/亩,含盐碱地块要同时加滴氨基酸液肥或盐碱改良剂,3~5天后视墒情可补滴水一次,以保出全苗。
  5. “地膜小麦”播种:在常规小麦条播机(24行)基础上改装播种机,加装铺膜和两侧覆土压膜配套装置。24行播种机配4米幅宽地膜,地膜厚度0.013~0.015毫米,按照一膜六管,1管4行,管间距60厘米,小麦行间距15厘米,膜间距30~40厘米配置播种。要求一次完成覆膜、铺设滴灌带、条播作业。注意:4米幅宽地膜要更换成镀锌钢管膜棍(可以与厂家定制),避免常规塑料膜棍因承重有限而造成中间部位下沉变形,影响铺膜质量。
  6. 三、播后至越冬管理
  7. 1、查苗补种:在播后要及时查看苗情,如缺苗断垄应及时补种,补种用种子应进行24小时浸泡催芽,以利出苗迅速整齐。小麦制种田要注意补种相同品种种子。
  8. 2、适时滴灌越冬水:当日平均气温降到6~7℃时(11月中下旬出现“昼消夜冻”时),适时滴灌越冬水,滴水量以每亩40~60方、渗透深度30厘米为宜,灌溉后要及时排净主、副管道中的余水,防止冬季冻坏管道。
  9. “地膜小麦”越冬水:晚播滴灌小麦全膜覆盖播种后、地膜起到保墒作用,因此是否滴灌越冬水视当时的土壤墒情而定。
  10. 四、春季管理
  11. 1、基本要求
  12. ①滴水滴肥应把握的原则:应以增施有机肥或基施配方肥为基础,优化滴水滴肥措施,适当增大追施水溶性化肥比例和滴水滴肥频次,有效调控麦苗健壮生长,预防起身拔节期旺长和灌浆期倒伏以及后期脱肥早衰。
  13. ②滴水次数与滴肥总量指标:一般全生育期滴水8~10次,其中包括越冬水1次,返青水1次,拔节水2~3次,孕穗水2次,灌浆水2~3次;滴肥85公斤,其中尿素25公斤,滴灌专用肥(20-15-5)60公斤。
  14. “干播湿出”地块,一般不基施化肥,返青后追肥数量要适度增加。
冬小麦播种及栽培技术要点

“地膜小麦”翌年及时揭膜:地膜覆盖对小麦的作用是增温保湿,延长土壤上冻前生长时间,也会延长早春的生长时间来弥补晚播小麦的生长时间,如果揭膜过早,不能充分利用地膜效应;揭膜过晚,膜内温度高,会造成灼苗焖苗、植株细弱,抗倒伏能力下降,也影响小穗分化。揭膜时要看天气揭膜,当日平均气温上升到11℃,膜下平均地温8℃时揭膜,一般建议在3月10日~20日揭膜为宜。

2、滴水滴肥

①返青期滴水滴肥:

滴返青水:返青时如果田间持水量不足65%,在日均气温≥5℃时,每亩滴返青水35方;墒情充足、田间持水量较高的麦田可推迟到起身时浇灌。

施返青肥:滴灌小麦因地面有毛管不能“顶凌”施肥,必须施返青肥,特别是“干播湿出”地块因不基施化肥,返青肥尤为重要,可结合滴水滴施尿素5公斤/亩和小麦滴灌专用肥10公斤/亩。局部因基肥施用不足或地力不匀,出现点片麦苗叶片发黄、茎秆细弱时,可按每100克磷酸二氢钾+250克尿素+20公斤水的比例兑水,局部喷施1~2次补充营养。

②拔节期滴水滴肥:

拔节期滴水:冬小麦拔节期持续约30天,此期要滴拔节水2次;掌握在麦田50%以上的小麦基部节间伸出地面1.5~2厘米时(4月初),进行第一次滴水,第一次滴水后5~7天进行第二次滴水;滴水量每次30~40方/亩,使田间持水量保持75%~80%。

拔节期滴肥:结合拔节期每次滴水,带尿素5公斤/亩和小麦滴灌专用肥10公斤/亩。

③孕穗期滴水滴肥

孕穗期滴水:孕穗期间应滴水2次,每次滴水量30~40方/亩,使田间持水量保持75%~80%。当麦田有50%以上植株达到4~5叶时,进行孕穗期第一次滴水;后间隔8~10天,进行孕穗期第二次滴水。

孕穗期滴肥:结合孕穗期每次滴水,每亩滴施尿素5公斤、滴灌专用肥10公斤。

3、适时化控化除

①化控:在高水肥条件下,冬小麦个体生长及群体调控的难度更大,后期出现倒伏的风险非常大,这是实施小麦高产栽培的最大隐患,必须采取必要的化控措施调控麦苗下部节间徒长。化控时间:应选在起身-拔节始期(3月底~4月初),选无风天气喷施化控剂。化控药剂及用量:建议使用50%的矮壮素水剂,按亩用量200~250克兑水喷雾1~2次。化控作业方式:可采用人工或无人机飞防作业,做到药量准确、喷洒均匀、不重喷不漏喷;无人机化控作业,要掌握好配药浓度,设置合理的飞行高度、速度与作业幅宽,以达到精准用药、提高化控效果的目的。

②化除:化除时间应选在小麦起身至拔节前进行。平原县(市)一般在3月下旬~4月初;冷凉半山区、谷地冬麦区可较平原区适当推后7~10天。化除药剂及用量:防阔叶杂草可每亩用优麦达5~6.7克(或锐超麦5~6.5克,20%使它隆乳油30~50ml/亩)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以稗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可用6.9%骠马水乳剂80~100ml/亩。化除作业方式:化除可结合化控采用无人机同步作业,喷药时要防止药液飘散、造成周围双子叶作物产生药害;麦苗长势旺,杂草密度低、危害轻的地块,可不做化除。

五、后期管理

进入生长后期即灌浆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此期应以防早衰、防受旱、防倒伏、增加粒重为中心,重点抓好滴水滴肥。

1、滴灌浆水:灌浆期间滴水3次,每次滴水30~40方/亩, 使田间持水量保持70%~85%。第一次可在麦田50%植株开始抽穗扬花时(5月7~10日)滴水;一水后间隔7~8天(5月14~18日)滴二水;二水后间隔8~10天(5月底到6月初)滴第三水;另外灌浆期如遇连续高温干热天气,可适当增加滴水次数,以增加麦田湿度、降低土壤温度,预防干热风灾害。

2、滴灌浆肥:如灌浆初期叶色浓绿,则不滴施灌浆肥;如出现脱肥早衰迹象,可结合滴第一次灌浆水,每亩滴灌专用肥10公斤。

冬小麦播种及栽培技术要点

六、防治病虫害

地区范围内小麦病虫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和麦蚜等,近年来随着推广抗锈品种和种子药剂包衣,小麦病虫害发生较轻,但局部锈病、白粉病、麦蚜时有发生,应根据田间病虫动态监测结果科学防控。

1、锈病防治:对发病率达标地块,可在发病初期,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兑水800~1000毫升,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人工喷雾防治或采用无人机飞防,严重地块可隔7~10天二次喷药防治。

2、白粉病防治:白粉病一般发生在小麦孕穗期、或扬花灌浆期,在高水肥、高密度和连续阴雨条件下容易发生危害,应加强监测与统防统治。对发病点片地块,可选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无人机飞防挑治。

3、蚜虫防治:在穗期,当田间百株蚜量达800头以上,益害比低于1:150时,可选用20%啶虫脒乳油或10%吡虫啉乳油3000~5000倍液,采用人工喷雾或无人机喷雾防治。

七、适时收获

1、机收时期:在小麦黄熟期,采用联合收割机及时收割。

2、机收技术要求:割茬高度≤20厘米、脱净率≥98%、破碎率≤2%、损失率≤3%;收获后,及时晒干扬净,水份≤12.5%及时入库仓储。

来源:阿克苏地区农业农村局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