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中国插花艺术哲理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5-26|点击次数:
中国插花艺术哲理-库百科养殖网 中国插花艺术哲理

中国插花由其外联内合表达人与自然的感应、冥合,自然生人,人生插花,而插花反映人和自然,以中国传统析学观解释,即从“道”得“理”。由道出发,以人为中介追索插花与自然、人之关系,研究其特殊规律。本文拟从道探理,以求为丰富、完善中国插花艺术哲理起抛砖引玉的效果。

1.中国各相关历史时期的主要插花哲理

(1)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期为中国插花起源前后时期。前期魏晋的玄学以《周易》、《老子》、《庄子》为经典,以讨论有无本末为中心,崇尚清淡、思辩,幽深玄远,内道外濡。而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寺院文化、士大夫文化和皇家文化日渐融合,佛花、佛画盛极一时,融合了尘世无为,通过种种修习追求达到涅架(冥神绝境)的最高境界和神秘本体。此时的佛花印是我国最早的佛教插花。此期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宇宙和人格理想融合的审美观得到空前发展,通过表现他们与自然的和谐进一步表现他们与整个宇宙的和谐,创造出“若不可测”、“展转幽奇”的空间艺术,并皆从松、竹、梅、荷、菊及山水怪石等自然之物性中感到它们与心灵的共鸣,力图在极有限的天地内创作出深广的艺术空间和容纳丰富的艺术变化,达到以小观大的艺术境界。

(2)唐宋时期:隋唐以形为美,重美善统一;盛唐主导“势壮为美”、“文质彬彬”、“尽善尽美”。此期为文化从外延到内涵的全面成熟期,完全实现了集权制与士大夫相对独立性的平衡统一,寺院佛花、宫庭插花、禅室自由花、隆盛理念花、民间插花并存竞放,尚花之风久盛不衰,旨在狭小的艺术境界中建立高度完善和无限广大、充满生机的“天人之际”宇宙体系,使宇宙、人格、审美三位一体,此期促进和推动了日本插花的发生和发展。南宋建立了高度精美的壶中景观体系,精深的花木欣赏在文学、绘画、建筑、园林和插花中得到普遍的反映和发展,并受当时程朱理学、心学、禅宗的影响,产生了盛行的理念花、心象花等。

唐宋诗画流行,写意法追求秀逸、超脱、平淡的天然意境和严静之心,插花怡情,借花明志,突出了审美标志的完备和审美意识与一般理智认识相区别的独特性。

(3)明代时期:明代以表现人的纯真,追求自然本性为美,甚至主张“理绝而韵始全”(《袁中郎全集》),袁宏道(字中郎)在我国最早的插花专著《瓶史》中详述了“壶天”艺术的代表——插花的技术细节和美学标准。传统文化体系中众多因素的完善、混融到明代只要以一件瓶花为媒足以完成,而且在其中建立起龟藏“天人之际”的宇宙体系和具悠久历史和高度发达的传统文化体系。明代一早期盛行隆盛理念花,中期以造型简洁秀雅、色彩、自然淡雅的中国文人花为主,后期重在格花、新古典花的发展。此期,除了《瓶史》外,还有张德谦的《瓶花谱》,高漆的《遵生八笺》等有关插花的书藉问世。盛行于明末清初的写景花则以描写自然或赞美真实景观,达到具备风情雨露、精妙入神的境界。

2.中国插花艺术的哲理表现

纵观中国1500多年的插花发展史,其发生发展无不受特定历史时空条件的哲学观的支配和影响,其中主要深受以老庄为代表的“天道”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道”的影响,这两者共同之点均以“阴阳五行”及其推衍关系作为宇宙起源和万物运行的规律,强调“天人感应”,人应按宇宙的自然运演的规律办事,追求把握空前庞大,建立“天人之际”的内部秩序和矛盾体系的能力;平衡空前复杂的多层次矛盾的能力。中国哲学以为宇宙、天、地、人是一个“存在”的连续体,不可分割,天人相与,天人相应。而一件插花作品就是天人感应的物化形式,是一个宇宙的缩影,这从中国插花的四种基本花型(直立型、倾斜型、水平型和下垂型)和日本“生花”的骨架枝的涵义(天枝、地枝、人枝)中可以得到说明。

具体的作用表现如下:

(1)“道法天然”(《老子》第二十五章):插花以自然生命之才,揉合人情,反映诗情画意哲理,从而源于自然,同时又高于自然。著名插花艺术家蔡仲娟认为,中国插花的特点之一是自然美。

(2)“阴”、“阳”论:“一阴一阳谓之道”(《易传》)阴阳对立导致宇宙万物的变化,辩证阐明了艺术中的对立统一规律,阴阳都称为爻,爻由三线合为一组,在插花中象征三骨架枝“天”、“地”、“人”的意义,爻的排列组合形成八卦,而每卦有自己的朝向,顺应了花材自然生长时间的朝向,并决定了作品的朝向,阴阳五行说亦是日本花道流派风格的理论著述之一。

(3)“有”、“无”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四十章)

有无相生,虚实结合,既是插花构图要素之一,又是中国插花意境表现手法。插花讲究妙在无处、妙在天形,追求景外之景、境外之境,从人的意境升华中悟合冥神。

(4)“形”、“神”论:“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淮南子》)形乃插花艺术的物化形式,在有形的生命之中充满生气,所谓“气韵生动”,而神韵更是插花艺术境界的主宰。故谓:“神似超形似”,此为中国插花的精华所在。

(5)“动”、“静”论:“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静为躁君”(《道德经》)

动静相衬,静中有动,以静制动,动静对比协调是插花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要素,此所谓“风静花犹落,蝉鸣山更幽。”

(6)环境调和:“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插花要与环境协调统一,包括血(民族)、时(时间、季节)、空(空间、社会)的整体协调,以求“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境界。

(7)外形式中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设法使众多的插花要素(如花材、花器、配件)间建立起“相成”、“相济”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造型,通过中和,平衡整个天人体系中各种矛盾因素的关系,使其出于万而归于一。

3.中西插花艺术哲理的比较

(1)中国插花根植于诗、画、园林,求善尚意,以形传神;西方插花根植于绘画、雕塑、建筑,重型求真。

(2)中国插花以线条构成不等边三角形为构图原则,量少而精,以姿取胜;西方插花以几何图形、抽象式构图为重,量大而多,以盛取胜。

(3)中国插花重形更重意韵,重个体发挥更强调整体表现,重作品构思更求境外之境;西方插花重再现,重模仿,重求真,重形式主题艺术效果。

(4)中国插花讲究“天人合一”,突出人性(情、心、意、志)最高境界的表现,认为“我(人)与非我(物)应同为气之聚散”;西方插花以纯自然或超自然表现主题,将我与非我分离,借助“非我”实现交流却忽略“我”的主观能动性。

(5)中国插花重整体效应和系统观,重视从广阔天地中把握人与物的规律,创作出人为的天作;西方插花重局部实景的写生,长于用精确的计算表现视觉错觉、比例、结构,以此表现外部空间感。

(6)中国插花构思主要以直觉思维为主,讲究意会、顿悟;西方插花构思以逻辑思维为主。

综上所述,中国插花不仅在技艺上独树一帜,更由于它具高深的哲学观念乃至意境深遂,风格独到,技法绝妙,引人入胜。我们应很好地加以继承、改革、创新,使具有传统血脉和现代气息的中国高雅艺术奇葩能在世界花艺中日新月异,繁荣昌盛。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