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国内百合产业发展面临考验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5-26|点击次数:
国内百合产业发展面临考验-库百科养殖网 国内百合产业发展面临考验

国内的东方百合规模化生产在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在90年代中期快速增长,亚洲百合与铁炮百合的市场地位也因此逐渐被取代。随后的十余年时间,百合切花的生产步入正轨,产销进入正常增长阶段。2009年以后,随着国内不少地区大力扶持花卉种植,百合作为适生范围较广的品种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快速扩充的规模与增长缓慢的消费市场形成了供需矛盾,种植户与经销商压力陡增。
2013年开始,由于种植规模的快速扩大,同时消费市场受到政府新政影响萎缩,导致供过于求,百合产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据统计,2013年全年,我国进口荷兰球数量为2.45亿粒,智利、新西兰种球0.37亿粒,两项数字均创出历史新高。增幅过猛给市场带来巨大压力,大量种植者生产百合切花因亏损而信心不足,导致2014年前5个月,种球销售量大幅下降,种植者百合切花生产量锐减,但因消费市场同样没有起色,花价仍十分低迷,种植者甚至很难将花卖出去。
我国百合切花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云南、广东、凌源、浙江、江苏、福建(南平)6大地区。其中云南和凌源是依赖于气候优势而形成的生产中心;广东、浙江、福建(南平)、江苏等是因贴近消费地,根据当地局部小气候优势,再加上设施生产而形成的生产中心。云南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可实现全年供花,以夏季花为主,冬季、早春花次之,行销全国。2011年至2012年全年种植规模约1亿粒百合球,2013年规模迅速扩张至近1.6亿粒,每年4月至7月为主要下种期,1至2月、9月和12月次之。
广东产区依赖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的巨大消费力,近年来迅速成长,成为仅次于云南省的百合切花产区,主要种植冬季、早春花。温室设施简单,几乎都采用冷库预生根技术。每年9月至11月是广东农户最主要的种植时间,目标花期为元旦和春节,种植规模2500万至3000万粒。此外,广东的种植户喜欢购买大规格种球,容易接受新品种。
凌源地处辽冀蒙三省区交汇处,是百合切花北方生产中心,花卉市场年销售2000万至2500万粒百合球,种植1500万至2000万粒百合球;光照充足,采用日光温室,冬季不加温。主要种植荷兰球,6月中旬开始下种,8月至10月为主要种植期,国庆到春节为主花期,以中小规格种球种植为主。
浙江和江苏南部产区依赖于江浙沪为中心的消费市场而成长起来,产区的核心是浙江省海宁市。年种植量约1200万粒,7月底开始种植,一般到9月中旬结束,10月底到春节为主花期。主要种植荷兰球,极少种植南美球。江浙气候条件多变,种植设施要求高,种球需要冷库预生根,冬季花需要加温设施。江苏连云港年种植规模800万至1200万粒,一般8月底开始种植,主要种植荷兰球12厘米至14厘米、14厘米至16厘米规格,较少种植南美球,产品品质一般。
南平是福建省的主要种植区,厦门、三明和漳州也有种植。福建省的冬季花和早春季花优势非常明显。2008年以来,福建的百合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年种植规模约1200万粒。8月至10月下种荷兰球,10月至12月下种南美球,主要种植‘索邦’、‘西伯利亚’、‘木门’和‘罗宾娜’。
虽然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百合切花销售压力明显增加,但2013年12月和2014年1月的云南多场大雪“救”了其它产区的种植户,导致很多种植户没有感觉到危机正在到来。实际上,切花百合产业正面临着严峻考验,消费需求萎缩已成不争事实,从业者急需清醒地认识到危机已经出现,重新审视自己的种植方式和规模。在此,笔者与大家分享一些想法和建议,首先认识是切花市场发展趋势:政府需求被压制,花卉消费逐步转向家庭消费,百合向高质量、品种多样化发展,销售价格也会趋于平稳,更多的产销合作者倾向于订单形式;其次,切花生产向低成本区域转移,保鲜、冷藏技术的普及和现代物流体系的便利化成为支撑切花产地销地分离的关键因素。
对生产者来说,首先,现阶段应根据自身产地的气候特点、生产管理能力和销售能力制订种植计划,不要盲目投资扩大规模、不跟风;第二,钻研生产技术,注意细节。有的种植户用种菜、种粮的经验来种花,甚至还有种植户用碳酸氢铵来做土壤消毒剂,或者抱有侥幸心理多年连作不换地,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第三,生产者应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第四,重视采后管理,使用保鲜剂、改善包装、改善物流,确保鲜花到消费者手上仍然很新鲜;第五,尝试新品种,进行差异化竞争;第六,从业者应抱团去引导消费者;第七,及时结账,减少欠款;第八,舍得退出。?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