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柳树锈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5-26|点击次数:
柳树锈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柳树锈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柳树锈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柳树锈病的分布及危害

柳树锈病分布于内蒙古、河北、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台湾省也有发病的报道。此病主要危害幼苗及幼树,导致生长期大量落叶,严重时引起嫩枝枯死,对幼苗、幼树生长影响很大。除柳树外,病菌还侵染旱柳。

柳树锈病的症状

柳树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发病。夏孢子堆生于叶片两面,以叶背面为多,少数生于嫩枝上。初生的夏孢子堆小,单生、圆形,直径0.1~0.5mm。后期夏孢子堆大多集聚为直径1.5~2.5mm的大堆,呈桔黄色。7~8月,叶片两面布满夏孢子堆,叶片因失水卷曲或早期脱落。8月下旬叶片两面出现红褐色,微隆起的病斑,是病菌的冬孢子堆。冬孢子堆小,圆形、大小0.1~0.5mm。严重时冬孢子堆相互连片,仍以叶背面为多。

柳树锈病菌的转主寄主为紫堇。紫堇4月下旬至5月初发病。病害在叶、茎、果实上均有发生,同时在受害部位出现淡黄色疱疹,疱疹上生有淡褐色点状的性孢子器。相继在其附近产生疱状隆起,皮破后露出黄色、粉状的锈孢子堆。锈孢子飞散后,叶、茎、果即枯死。

柳树锈病的病原

病原菌是拟鞘锈栅锈菌(Melampsora coleosporioides)为转主寄生的长循环型锈菌,在紫堇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柳树上产生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性孢子器扁平或球形,埋生于寄主表皮下,18.6~43.5μm×11.4~21μm。性孢子椭圆形或球形,无色,1.7~2.3μm×1~2μm。

锈孢子堆桔黄色、裸生。锈孢子串生、球形,桔黄色,表面有疣。14.2~26.0μm×14.3~24.7μm。

夏孢子堆生于叶片两面,以叶背为多,呈桔黄色。初生的夏孢子堆单生、圆形,直径0.1~0.5mm。后期夏孢子堆多数聚生,直径1.5~2.5mm。夏孢子多数长卵形,少数卵形、椭圆形,桔黄色,表面有刺,20.1~28μm×13.2~18.2μm,壁厚均匀,1.7~2.3μm。夏孢子堆中混生有头状侧丝,长33.8~65μm,头部宽9.1~15.6μm,柄粗3.6~5.7μm,顶壁厚2.0~6.6μm,侧壁厚1.0~2.3μm。

冬孢子堆生于叶片两面,以叶背为多,散生或聚生,红褐色、圆形,直径0.1~0.5mm。冬孢子圆筒形,黄色,大小29.9~58.5μm×8.3~14.9μm,壁厚0.9~1.3μm,顶壁厚2.3~3.3μm。担孢子球形,淡黄色,有一小突起,大小6.5~10.4μm。

柳树锈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柳树锈病的发病规律

在内蒙古地区越冬的冬孢子,于4月下旬遇雨水或潮气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东北地区则稍晚。借风力传播到紫堇上,萌发产生芽管由气孔侵入,7~10天后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借助风力传播到柳树叶片上,萌发后由气孔侵入叶内,7~13天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可以反复多次侵染柳树。8月下旬,柳树病叶上形成冬孢子堆,以后随病叶落地越冬。越冬后的夏孢子不能萌发。

柳树锈病发生的早晚、轻重与当年的湿度有很大关系。在呼和浩特,5、6月间开始发病。空气湿度高的年份发病早而严重。所以,苗木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浇水次数太多或降雨多的年份,病害发生严重。另外,凡是距转主寄主较近的柳树,发病也较重。

1~2年生苗木最易受害。幼叶受侵染后不但潜育期短,而且发病也重。在同样条件下,展叶6天的幼叶接种夏孢子后,潜育期为7天,展叶30天的潜育期达13天。随着苗木年龄的增大,其抗病性会增强。田间柳树个体间,抗病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异。在感病严重的柳树林内,也能见到零星分布的、毫无感病症状的单株。这种抗病植株的抗病机理及其开发利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柳树锈病的防治措施

本病防治主要通过营林和抚育措施,在苗圃育苗时,要选用抗病强的母树做繁殖材料。造林时要根据造林地条件,确定适当的密度和浇水次数。在抚育管理时,要结合锄草松土,铲除林内外的转主寄主,及时间伐和剔除长势不良的植株,使群体结构保持合理的生态配置。一旦发病,可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20天喷一次,三次后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还可喷洒2,4-DJ酯1000倍液,消除转丰寄丰,其效果可达92.5%。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